在建国前,四会县内民间也有一直举行此活动,但时至今日会跳会唱的人已不多,年轻的又没人愿意学,资金不足服装不全等原因,这个习俗很快就消失了。然后其他地方仍然有保留此习俗,流行于化州、梧州、郁南、等各地。在化州平定,“跳禾楼”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禾楼这一传统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其发祥地主要在广东省化州市的那务镇和播扬镇。据说,歌仙刘三妹游历至此,目睹虫害频繁侵扰农田,于是她以山歌的形式吟唱,以期驱赶害虫。当地的青年牛哥被刘三妹的歌声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两人的歌声愈发和谐,共同驱虫并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禾楼舞是远古农耕文化的产物,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对研究古代百越以来的生产生活、信仰和民俗学具有积极意义,还对研究岭南民间舞蹈史也有重大价值。3、跳花棚 跳花棚俗称跳棚舞,是一种延承中原傩舞、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在明末由时传入,已有300多年历史,其艺术魅力既给人们以艺术欣赏,又具有...
“跳禾楼”是生长于化州地区并深深扎根于民间的舞蹈,
阳江、阳春一带,以夏收开镰割禾前一天为“开镰节”,届时村中做糕饼,加菜饮酒,热闹一番。晚上则举行被称为“跳禾楼”的对歌活动,一人化装“宿佬”,一人化装“禾娘”,登台对“大话歌”,歌词颠倒,内容反常,引起观众阵阵笑声。 客家地区有“食新”的...
郁南跳禾楼表演 叶春生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禾楼舞,是原始巫文化流变与傩文化结合的产物,如果从其源头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除了郁南,广东的罗定、清远、阳江、化州、雷州等地也有与禾楼舞类似的舞蹈形式,如“跳禾楼”“唱禾楼”“考兵舞”等。
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山歌演唱表演形式,主要流传于粤西、五邑地区,是农家举办庆典祝愿丰收的仪式。 所谓“禾楼”,是指以稻草堆扎而成的牌楼,而“跳禾楼”,则是在牌楼前载歌载舞。虽然各地跳禾楼的时间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都集中在农历六月和十月,两造农忙结束之后。 跳禾楼的习俗,据传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化...
一、 区域分布状况跳禾楼习俗由来已久, 具体产生的年代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秦汉时期生活在两广交界地带的西瓯国的遗民乌浒民族时期, 是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①。 笔者遍查广东地区的地方志、 风俗志等史料, 发现广东地区跳禾楼习俗的区域分布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这一习俗只存在于粤西地区特别是南江流域, 粤东、 粤北及...
不在禾楼(即小棚)上面跳的禾楼舞,总是在没有禾楼(即小棚)、甚至连禾楼(即小棚)布景也没有的地方跳的禾楼舞,肯定不是传承道光四年《广宁县志》、道光七年《东安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罗定志》所载的“跳禾楼”,到底是传承了哪个时代、哪个地方的禾楼舞?希望能有人能告诉我!
华声报消息:据大公网报道,2月17日,有南江文化“活化石”之称的民间舞蹈“跳禾楼”在广东云浮市举行的广东省民间艺术汇演上亮相。 “跳禾楼”产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居住在广东云浮连滩一带的瑶族群众庆贺丰收时跳的一种舞蹈,表达焰火欢歌庆盛世,手执禾穗颂金秋的欢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