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归为以下几点:一,路相当于省级单位,道与路平级。二,州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市级别。府和大军与州同级,但是府又比州地位高。三,县是最小的行政级别,小军又与县同级,又属州管辖。
具体而言,路是元朝时期的一种高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它通常下辖若干府、州,是地方上的重要行政单位。府则是路下的一级行政单位,其地位略低于路,但高于州和县。州则是府下的一级行政单位,其地位与县相近,但通常领有数县。县则是元朝时期最基层的行政单位,直接管理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虽然元朝的路、府、...
东汉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在漫长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曾出现过:郡县或州县两级制;州、郡、县,或路、府、县,或道、府(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县,或省、道、府、县四级制。但是,宋初的地方制度并不完善,基本上继承了唐五代的旧制,属于换汤...
腹里和行中书省的区别在于,腹里由中书省直辖,而行中书省则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在元朝之前,历朝历代普遍采取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例如西汉的“郡-县”二级制和东汉的“州-郡-县”三级制,又如隋唐时期的“州-县”二级制和“道-州-县”三级制,以及宋朝的“路...
元朝行省之下一般是省、路、州、县四级或是省、路、府、州、县五级的多级复合制。8、明朝时期的布政使司、府、县三级制。明朝对元朝的的行政区划制度进行了改革,把全国分成15个行政区划即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也就是最高一层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而首都周围的为京。在布政使司之下有府和县两级,有些地方在府和县...
咱们现在中国的地方区域划分是省级行政区:基本上就是省市县,古代划分跟今天有很多不同,涵义是大有区别! 比如州,郡、国、道、路、府、军等! 我国古代划分行政区,是从春秋开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朝正式确立。 春秋之前,我国并没有什么地方行政区...
唐在京师、陪都和道治所在地置府,地位与州平级。宋设置渐多,隶属于路;金设五京、十四总管府,凡十九路,路治所在地置总管府,总管府下辖州、县。元或隶属于省,或隶属于路,地位与直隶州平级,明清时隶属于省,下领三州和县。 府治所在地的县一般称为“首县”,首县的中心区域设有府城,城内设置有府衙,掌管一府...
诸侯和方国(夏、商)——诸侯国(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西汉初年)——州-郡-县(汉武帝至隋朝)——州/郡-县(隋)——都督-州-县(唐)——路-府/州/军/监-县/军/监(宋)——行省-府/直隶州-散州/县-县(元)——承宣布政使司-直隶州/府-散州/县-县(明)——省-府/...
军、府是宋朝在路、州、县的基本体制之下与州同级行政区划单位。 府由地位比较重要的州升级而成,分京府、次府。京府为首都或陪都所在地。宋初以都城开封府为东京(注意此处的东京可不是岛国的东京とうけいふ→とうきょうふ)。陪都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为西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中国国土疆域辽阔,行政区划历史悠久。行政区划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不断发展,郡、县、国、州、道、路、府、省、行省这些都是古代行政区域。 夏商周朝“州”:黄帝时已有州制,尧因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尚书·禹贡》记载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