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首次创新开展 东太湖、太浦河、淀山湖(含元荡)等 示范区重点跨界河湖健康评价 一改此前各省各自 开展域内河湖健康评价的情况 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系统分析了2023年度示范区 重点跨界河湖健康状况 可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 发展示范区建设及跨界水体共保联治 有关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和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正式签署《苏皖交界地区跨界河湖共保联治备忘录》,在省界毗邻地区的跨界河湖,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跨界水体联合保护和水污染协同防治方面的创新制度和经验做法,复制、推广、深化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机制,...
打破行政边界壁垒,会同萧县签订《关于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将市级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延伸至县(区)、乡(镇),建立两地轮值联席会议制度,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志担任联络员,将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司法等10部门纳入列席单位,不定期召开会议,统筹调度治理...
相山区与宿州市萧县毗邻交界、山水相依,萧濉新河、洪碱河、湘西河等河流(沟渠)自萧入相、连贯两地,多年来跨界水环境污染较为突出,涉水纠纷时有发生。为有效破解跨界水体治理“方案不统一、信息不通畅、责任难界定、利益难协调”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相山区深入贯彻习近平...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地跨沪苏浙两省一市,区域内河网密布、湖荡纵横,河湖水面率为20.3%,有47个跨界水体。如何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做好“水”文章?5月16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相关水利(务)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示范区《...
联合国2023年水事会议于2023年3月22日-24日在纽约举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此次大会次日举办名称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气候行动、稳定与和平,致力推动全球跨界水合作”的边会。跨界水域占世界淡水流量的60%,被超过30亿人所依赖。因此,在共享资源方面的合作对于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人类和环境健康、生物多样...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获悉:联合国《跨界水道与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秘书处于2023年11月7日至8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一次全球研讨会,40多个国家齐聚布达佩斯,以支持制定跨界水合作协定和其他安排。现将相关内容编译发布,供读者参考。图源:联合国《跨界水道与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秘书处 跨界河流、...
跨界水体将迎“联合河湖长”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以下简称《联保方案》)正式印发。《联保方案》将沪苏浙两省一市原先在跨界地区已有的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以提炼总结,进一步形成联保制度框架,为跨界地区长期联合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经常吵到脸红...
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建立多方协同的水环境联合保护机制,着力提升水环境质量。以生态修复和水系连通为重点,以水为脉、林田共生,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和效益。到2025年,跨界水体一体化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水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效运行。突出水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水源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