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教授裴开瑞认为:“民族性不但在我们这个跨国时代里依然生生不息,在跨国电影研究中,它同样是一个有着长久学术生命的研究对象。”由此可见,民族电影主体性建构在绵长而酣畅的民族性土壤上。 电影主体性包含电影的“自我”和“个性”,蕴含独特的电影意识形态...
文化自觉,本质上就是主体的自我意识跟自我觉醒,是对自家文化的身份、地位还有价值的自觉跟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能清醒认知并主动做出改变的一种自觉。可作为一个概念,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跟主体自身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存在价值这些方面有关。对于民族电影,我们老是把它和民族主义挂钩,觉得只有...
电影应当富含主体性构成,以对社会性的深刻理解和挖掘实现"影以载道",以低姿态触摸生活之弦,通过个体及民族的心灵感受,细腻的人心描摹实现创作主体对历史的"光影重构".当下本土导演自我意识觉醒,反对同化惯例和仪式,一批优秀电影显示了非凡的主体气质.在互联网语境下,要以跨文化自觉与世界对话,也要积极尝试民族电影主体...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主体对自身文化身份、地位和价值的自觉与肯定,是对文化生存与发展环境清醒认识和主动改变的自觉。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中国民族电影的文化自觉,明确其在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创作特性,以深刻理解和实践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价值。文化自觉不是对文化差异的绝对否定或肯定,而是多元共存、相互包...
在互联网语境下,要以跨文化自觉与世界对话,也要积极尝试民族电影主体性之充盈,使其更具内涵和张力。 跨文化自觉与民族电影的主体性问题 周安华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 如同其他大众视觉传播形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