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阳,跗阳,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主治头重,头痛,外踝红肿,脚气,脚腿痛,下肢痿痹等。直刺0.8-1.2寸。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外踝后区,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名解 (1)跗阳。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
4、治瘈瘲:天井、跗阳。 5、灸治坐骨神经痛特效:跗阳穴是灸治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惟须采用直接灸,炷如麦粒大,以香引燃。 6、治腰腿痛:跗阳配环跳,腰俞,风市,委中,足三里,行间治腰腿痛。 7、临床经验—治腰痛不能立、髀枢股胫痠痛,痿厥,四肢不举:临床上除膀胱经病症外,对于腰痛不能立、髀枢股胫痠痛,痿...
【中文名称】跗阳 【中文拼音】Fùyáng 【外文缩写】BL59 【穴名出处】《针灸甲乙经》 【别 名】付阳、附阳、外阳、阳蹻。 【穴名解释】跗即足背,阳为阴之对,上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足背上方,故名跗阳。 【穴位定位】 1、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之间。阳蹻脉郄。
跗阳为经穴名(Fūyáng BL59) [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付阳;《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 [2]。属足太阳膀胱经[1]。跗阳是阳蹻脉的郄穴[1] [3]。跗即足背,阳为阴之对,上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足背上方,故名跗阳[1]。跗阳穴主治头、腰、膝、踝等疾患...
百度试题 题目跗阳() A. 阳跷郄穴 B. 足少阳胆经郄穴 C. 阴维郄穴 D. 手阳明大肠经郄穴 E. 足厥阴肝经郄穴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阳跷郄穴 反馈 收藏
跗阳Fùyáng,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阳、阳蹻。付阳,附阳穴。名解: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 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
《点穴神书》:跗阳,乃阳跷脉的郄穴,阳经郄穴主痛证,故从头到足的疼痛,只有在阳面的,此穴点按皆能止住。 一位小少年,开摩托车兜风,头面被风刮的疼痛,数日不愈,头面乃阳面,阳面痛,取阳跷脉郄穴——跗阳穴,跗阳穴一拍打,暖气上头...
跗阳,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位于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踇长屈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布有腓肠神经。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腰及下肢病证等。直刺0.8-1.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