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庄子·外篇·箧第十》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在他看来,具备五点方能成为大盗.偷窃之前,判断情况以决定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
小提示:"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小提示:"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庄周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
【题目】请用白话文翻译《盗亦有道》选自《庄子·法箧》.原文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相关知识点: ...
庄子云: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柳跖,他徒众九千横行天下,大家都怕他,称他为“盗跖”。手下问他:“咱们强盗也要讲规矩吗?” ...
《庄子》杂篇卷7诗解盗跖1跖曰孔子擅生是非妄作孝悌侥幸富贵 题文诗: 孔子为友,与柳下惠,柳下惠弟,名曰盗跖, 从卒九千,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 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兄, 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堡, 万民苦之.孔子谓曰:为人父必,能诏其子; ...
成语出处 《庄子·胠箧》:“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成语造句 尝举以告姚安公,谓盗亦有道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小提示:"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盗亦有道:道:道理,准则。指盗贼也有做盗贼的一套准则。 小提示:"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盗亦有道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出自先秦庄周的《胠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全诗《胠箧》先秦 庄周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把儒家推崇的仁义等德目用在盗贼身上,是以调侃的笔调揭示这些「名」的局限:罪恶行径何尝不能用崇高的美德来粉饰?「滑稽」的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