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14年(755年)12月22日,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得知6天前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华清池和范阳相距3000里,相当于信使每天要跑500里。唐尺合0.303米,500里约合现代227公里。这还不是古代最快的“特快专递”,“八百里加急”才是跑死马的节奏。 上图_ 汉代 驿亭 “八百里加急”实质上是被称为“驿传”或“邮驿”...
望山跑死马,读音wàng shān pǎo sǐ mǎ,眼看着很近其实很远的意思。释义 亦作“ 望山走倒马 ”。谓眼看着似近而实际很远。出处 《西游记》第九八回:“师父,还不到拜处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此镇还有许远,如何就拜!若拜到顶上,得多少头磕是?”《小五义》第二三回:“常言一句...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驿传”中的最高等级,只有发生军国大事的时候,才会使用如此高的级别。可能有人会觉得,古代虽然有千里马,可指望一匹马不眠不休地跑几天,这也不现实啊。事实上,哪怕是有史以来最快的骏马,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日行千里。因为马的体力同样有限,也许短距离爆发的速度很可观,可长途奔行...
下一句是,欲海万丈渊。意思是明明已经看到了山,可是真要是走到,还要花上很长时间,走上很长的路。中国有句古话说“望山跑死马”,这是形容在马儿知道人们在“马放南山”时,一看到“南山”马就会拼命地向大山跑去,尽管有些时候由于山高路远,马儿需要跑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没有跑到大山就累...
人能跑死马。根据查找相关公开资料显示,人类有自然界最好的散热系统,进食快,双腿跑步不挤压内脏。足够的距离和时间,长途的比较,奔袭3天人能把马跑死。
慢船跑死马,谚语。意思是凭自身力量,不如兼借外力持久。释义 速度最慢的帆船,也比马的速度快。在一个相当长的距离内,船可借助于水流速度和风帆,而马则需不断地消耗体力。时间一长,马凭着自身的力气,而船则借助水流的力量。马自然就支持不住了。意谓凭自身力量,不如兼借外力持久。出处 与战国时荀子《...
而马匹在古代并不是满大街都是,马在古代还是十分珍贵的物种,所以每个驿站里面的马匹不过只有十匹左右。 800里加急当然会出现跑死马的情况,一般马的速度只有30公里每小时,所以一天不停歇的跑才有可能送达。 但是如果遇上天气不好还有路不好的情况,肯定会大大的减缓速度,甚至出现马跑到累死的情况。
我们根据这个消息就可以推算出唐朝的信息传递速度有多快,首先西安的华清池距离范阳3000里地,信息传递了6天,相当于每天跑500里,从唐代换算到现在的里程,大概是504里。这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五百里加急”速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八百里加急”。有人说“八百里加急”是跑死马的节奏,虽然言过其实,但是八百里确实是...
1、望山跑死马释义:眼看着很近其实很远的意思。2、望山跑死马的拼音:[wàng shān pǎo sǐmǎ]。3、出处:《西游记》第九八回:“师父,还不到拜处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此镇还有许远,如何就拜!若拜到顶上,得多少头磕是?”《小五义》第二三回:“常言一句说得好:‘望山...
古代跑死马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非常快,中国古代没有 "八百里加急",最紧急的情况是 "六百里加急",因为在古代,以马匹为脚力,不可能日行八百里。"八百里加急 "是受电视和小说的影响而造成的误解。现在人们常说的 "八百里加急 "是从安史之乱爆发时开始的。从范阳到长安有三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