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娑(约2~3世纪)是一位古印度的梵语戏剧家。他的作品长期失传,直到1909年,人们才发现了他的13部戏剧抄本,即所谓的“跋娑十三剧”。这些作品分别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黑天传说、优填王传说及其他民间传说。其中,《惊梦记》是一部6幕剧,讲述犊子国遭敌国入侵,负轭氏运...
在1909年的南印度特里凡得琅,13部用马拉雅拉姆字体抄写的古代梵语戏剧被发现。这些作品据考证是失传已久的跋娑作品,因此被统称为“跋娑十三剧”。跋娑十三剧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五组: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黑天传说、优填王传说和其他民间传说。在《摩诃婆罗多》题材中,有《黑天出使》、《...
1909年,在南印度特里凡得琅先后发现13部用马拉雅拉姆字体抄写的古代梵语戏剧抄本,据考证是长期失传的跋娑作品,故统称为“跋娑十三剧”。 跋娑十三剧可按题材分成5组:①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有独幕剧《黑天出使》,描写黑天作为般度族的和平使者前往俱卢族与难敌谈判;独幕剧《迦尔纳出任》,描写迦尔纳在德罗纳战死后...
📜跋娑,这位印度戏剧的先驱,虽然名字在梵语中只是“言语”的意思,但他的作品却为印度戏剧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跋娑的生活年代可能介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他的作品却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确定有13部经典剧本出自跋娑之手。这些剧本大多取材自著名史诗《摩...
跋娑十三剧 剧作集。传为印度古代梵文剧作家跋娑(Bhāsa)所作。印度学者于1909年发现未署名的古代戏剧写本13部,校刊者认为系跋娑的作品,但无定论。其中有多幕剧和独幕剧,多以史诗故事为题材,语言简朴,情节生动,富有民间戏剧色彩。其中以写优填王和王后的爱情以及王后自我牺牲精神的六幕剧《惊梦记》最受称赞。
跋娑被认为是古典时期最具平民风格的戏剧家,他也生活在公元初期。1910年,在南印度的一座寺庙中,人们发现了13个未署名的剧本,有人称这些都是跋娑的作品,也有人提出疑义。其中一部名为《惊梦记》的剧作,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跋娑被认为是古典时期最具平民风格的戏剧家,他也生活在公元初期。1910年,在南印度的一座寺庙中,人们发现了13个未署名的剧本,有人称这些都是跋娑的作品,也有人提出疑义。其中一部名为《惊梦记》的剧作,是其中的优秀之作。该剧写犊子国遭遇外敌入侵之时,为求和平,王后与宰相。大将密谋救国之计...
跋娑(约2~3世纪)古印度梵语戏剧家。他的作品长期失传,1909年发现13部戏剧抄本,被称为跋娑十三剧。这些作品分别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黑天传说、优填王传说及其他民间传说。其中的《惊梦记》是一部6幕剧,写犊子国遭到敌国入侵,负轭氏施展计谋,取得摩揭陀国援助,击败敌国,收复国土。作者用...
《惊梦记》,直译为《梦见仙赐》,印度戏剧家跋娑著古代梵语诗剧。关于此剧写作年代,学术界意见分歧,尚难得出一致意见。有的认为是公元前4到5世纪时的作品,也有的认为是公元后11世纪之作。中国学者认为大约是马鸣之后、迦梨陀娑之前的作品。《惊梦记》写犊子国优填王的爱情故事:犊子国被敌攻占后,宰相负轭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