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采用反向起爆时,爆炸气体在岩石破裂之前,一直被密封在炮孔内,所以作用在岩石上的压力较高,作用时间也较长,因此有利于岩石的破碎。 我国目前深孔台阶爆破时,多采用多点起爆。每孔装两个起爆药包,分别置于距孔口和孔底各1/3处,可以充分发挥爆炸能量利用率。
反向起爆装药与正向起爆装药相比有哪些优点?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向起爆装药——起爆雷管在炮眼眼口处,爆轰向眼底传播; 反向起爆装药——起爆雷管在炮眼眼底必,爆轰向眼口传播。 反向装药与正向装药相比的优点: 1.提高了炮眼利用率; 2.加强岩石的破碎,降低了大块率。
井巷工程:装药结构和起爆 第七章巷道掘进 三、装药结构和起爆1.掏槽眼和辅助眼装药结构:①正向装药 ②反向装药 掏槽眼和辅助眼的装药结构(a)正向装药(b)反向装药 第七章巷道掘进 2.周边眼装药结构:①单段空气柱装药(小于2.5m炮眼)②反向不耦合间隔装药结构较大的缓冲空间、装药均匀(25mm药卷、...
1 .装药前应对炮孔、硐室逐个进行测量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炮孔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纠正或报告爆破技术负责人进行设计修改。2 .敷设起爆网路应由有经验的爆破员或爆破技术人员实施并实行双人作业制。3 .起爆网路检査,应由有经验的爆破员组成的检查组担任,检査组不得少于两人。
均匀装药段采用轴向间隔不偶合装药,并沿孔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为了保证孔壁不被粉碎,药卷应尽量置于孔的中心。国外通常使用炮孔中心定位器进行定位,而国内则将药卷和导爆索绑于竹片上进行定位。轴向间隔装药需要使用导爆索串联各药卷起爆。起爆是光面爆破的另一关键步骤,通常使用导爆索进行同时起爆,...
(1)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一组装药分次起爆时,前次爆破后,瓦斯超限或煤尘飞扬,很容易被后次爆破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炽热的固体颗粒、气体爆炸产物以及二次火焰所引燃,以致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因此,《规程》规定: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采煤工作面,...
B. 如果在采煤工作面对分次装药,一组装药一次起爆确有困难时,可以一次打眼,间隔分组一次装药,分组起爆。分组装药的间隔距离不得小于2m。为防止间隔区间的未装药炮眼被爆破挤压,可以在炮眼中插上炮棍,最后视分组爆破情况,再装药爆破间隔区间内的炮眼 C. 每次爆破前都必须检查瓦斯,在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
现在马庄铁矿使用炸药为φ32mm、长度为300mm的2#岩石乳化炸药,根据光面爆破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3m深的孔装药量为3支药,每支一发导爆管同时起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为减少装药难度,提高装药效率,以孔深3m的周边孔为例调整如下:采用每孔两个起爆药包,孔底一支炸药紧接着是一个起爆药包,然后孔内间隔0.9m,间隔...
(1)正向起爆;(2)反向起爆;(3)中间起爆;(4)起爆药包分别放置在总装药长度的1/4和3/4。
针对该问题,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研究了几种高能结构传爆药柱的设计理论和起爆过程,达到了提高输出的目的,为钝感弹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综合运用炸药冲击起爆理论、有效装药理论、聚能效应理论、波形控制理论及拐角效应等理论,设计了环形、锥环形、凹球形(包括外圆凹球形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