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赵洪璋倾注了6年心血的工作取得了成功,选育出丰产抗锈的“碧蚂1-6号”6个品系,其中“碧蚂1号”是我国早期育种通过中外品种间杂交创造小麦新品种最成功的范例,1959年种植面积9000多万亩,被毛主席称赞为“一个品种挽救了大半个...
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陕西新闻联播]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赵洪璋: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选集 更多 《陕西新闻联播》 20240525 《陕西新闻联播》 20240524 《陕西新闻联播》 20240523 《陕西新闻联播》 20240522 《陕西新闻联播》 20240521 ...
在科研方面,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到处盛行寻找小麦雄性不育系,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问题,但赵洪璋老师并不盲从,先派年轻教师到全国各地调查、收集资料后提出,我们也要认真研究小麦的杂种优势问题、研究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问题,研究田间制种技术,研究杂种小麦能否推广种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开始...
赵洪璋院士,于1918年6月在河南淇县诞生,1940年自国立西北农学院农艺学系毕业后,曾就职于陕西省农业改进所大荔农事试验场担任技佐。自1942年起,他便执教于西北农学院,为小麦杂交育种领域贡献了卓越的成果。在1955年,赵洪璋院士因其在小麦杂交育种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而在中国现代作物育种史...
百年赵洪璋丨路明:怀念导师赵洪璋先生 2018年6月1日是赵洪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赵洪璋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先后主持育成并推广了以“碧蚂1号” “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等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品种,被誉为小麦育种学界的科学巨匠、农业科教战线的一代宗师,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赵劳模”。...
赵洪璋:“小麦就是我的命” 作者:安聪娥 杨恒 李高峰 曹德奎 “小麦就是我的命”,这句话常挂在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院士的嘴边。 在农神后稷教民稼穑、开创古农耕文明的古邰城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洪璋用其毕生精力生动诠释了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
赵洪璋 小麦育种学家, 河南省淇县人。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艺学系,后一直在校从事教学和小麦育种研究。1949年后历任西北农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5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
百年赵洪璋 |王辉:赵老师的一生是我们的教科书 编者按 2018年6月1日是赵洪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赵洪璋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先后主持育成并推广了以“碧蚂1号” “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等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品种,被誉为小麦育种学界的科学巨匠、农业科教战线的一代宗师,老百姓亲切地称他...
赵洪璋,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小麦之父”“小麦育种界一代宗师”。他先后主持育成并推广了以“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等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9.5亿亩,增产小麦约256亿公斤,推动冬小麦产量连上3个台阶,为我国小麦增产做出重大贡献。毛泽东主席称赞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