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大致追溯到距今五千至三千年间的龙形变化过程。”[2]这是苏秉琦先生把赵宝沟文化陶器上的龙纹放到中华文明史的大背景中所做的比较研究,这些龙和麟的纹饰有力地佐证了东北地区文明的进程及其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
陶器的器形多为圜底,故出现这种纹饰也似与仿桦树皮有关。距今一万年到近现代,这种施纹方式何等的相似。从这些近现代的桦皮器,我们似乎看待了赵宝沟文化陶器的施纹过程,反证出远在赵宝沟文化时期虽然已大量使用陶器,桦树皮器仍占有一定的比例,或者这些艺术家们将桦树皮艺术创造性移植于陶器之上,并重视艺术的光彩。
只是2014年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中有学者析别出那幅最著名的“四灵图”中的蛇纹来,似乎给认识赵宝沟文化陶器动物纹饰打开了新的视野。[i] 第十二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文集 邵国田:赵宝沟文化陶器中的桦树皮文化因素观察95页 本文所要阐明的是赵宝沟文化陶器中那些常见纹饰中的一部分,应该与桦树皮的纹理相关,即赵宝沟的先民...
其中发现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等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以及柳南墓地、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和墓地,填补了我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参加了小河沿、大甸子、兴隆洼、兴隆沟、撒水坡、四分地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主持清理了草帽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西山小河沿文化墓地、乌兰堡铁匠沟战国墓、康家营子、北三家、沙子...
满天星斗2 | 公园前7000年到5000年,中华文明的演进态势以“满天星斗”称之不为过。中华文明的源头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以赵宝沟遗址命名的赵宝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4400年。发现有房址、灰坑和祭坛等遗存。该遗址出土有饰几何纹、动物纹的陶器、磨制石耜、石斧以及家猪遗骸等,表明农业是赵宝沟文化的主要生...
敖汉营子遗址与胡斯台遗址中小河西文化遗存调查 邵国田 2013 年初冬,笔者与朋友去翁牛特旗敖汉营子姓王的牧工预定春节所备的羊肉时,偶见他家有多件石器、陶器,问他何地所拾,他顺手便指向村东侧的山冈。笔者便按照他指向的山梁前往查看,见地表散布基本属兴隆洼文化遗存。这次仅是看了看,未做田野采集和记录。
红山文化主体当来源于兴隆洼赵宝沟文化一脉相承红山文化的形成有后岗一期因素影响,尤其是彩陶红山文化的后岗一期因素有:泥质红陶并伴随彩陶,比如红顶钵、壶、盆、彩陶瓮等,主要以红彩为主。纹饰以几何图形为主;如后岗一期主要器型之一的小口鼓腹双耳壶就是融入当地文化并配以当地文化特色的之字纹;红山文化的泥质...
-赵宝沟文化原始陶器 陈逸民 陈莺 宁蔓 赵宝沟文化是继兴隆洼文化之后,在西辽河流域取得支配地位,并对红山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又一支重要远古文化,它因首先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高家窝铺乡的赵宝沟村而得名。其主要经济形式为原始农业,狩猎经济占有一定比重。这一时期先民已存在等级高低之分,社会分工已趋明显,表现出...
进而说明,赵宝沟文化陶器中的一部分器形是仿照桦树皮器皿而制做。 一、从器形和工艺特点来观察 (一)针脚痕 在赵宝沟文化的陶器中,有两种器型格外引人注目,即尊形器和椭圆形器。这在之前的小河西文化和兴隆洼文化所未见,在这之后尊形器也仅见小河沿文化,椭圆形筒形器则消失。就在这两种陶器中,我们见了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