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生在红军长征的路上,为了保护主力部队撤退,他勇敢地抵抗敌人,最后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董振堂在西征的途中不幸被马步芳的部队给围住了,后来粮食和子弹都耗尽了,最后英勇牺牲了。他们没能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不过他们那些英勇的事迹可是永远记在我们国家革命的历史簿上呢。在新中国的授衔大典上,31位参...
1931年的宁都起义,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它扭转了国共两党的命运轨迹。原属冯玉祥麾下的26路军,历经波折,最终由董振堂、赵博生引领,1.7万勇士投奔红军怀抱。31位将领,成为新中国军界的璀璨星辰。得知此情形,我党的勇士潜伏在26军内部,迅速传递消息给党中央,急切盼望赢得赵博生和董振堂的归心。而蒋那边...
既然已经入党并决定倒戈,赵博生和特支成员便要团结高级军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董振堂。 赵博生伪造了一封孙连仲的命令,写着“暂免董振堂旅长职务”,然后去看望董振堂。董振堂看到命令大怒,这是特么的彻底不给人活路了,于是赵博生趁机劝他:“有什么事,我们团结在一起,才能不被人吃掉。” 至于什么是“有什么事”,...
赵博生、董振堂等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姬鹏飞、李达、黄镇、王幼平、袁汉澄、苏进、孙毅等成长为开国将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出不朽的贡献。 导读 为了表彰宁都起义的领导者,中革军委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决定,于1932年12月4日授予董振堂、赵博生两位同志以全苏大会所制定最高荣誉的红旗章。随...
赵博生的入党,是党在二十六路军中的兵运工作进入到新阶段。赵博生认为,要想起义成功,必须争取主力部队的支持,他想到了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董振堂为人作风正派,能吃苦,富有正义感,在官兵中威信很高。在江西,蒋介石厚此薄彼,对二十六路军横加指责,对不愿意与红军交战的七十三旅更是大加训斥,并威胁董振堂说:...
而1931年的宁都起义,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和国共两党的走向。这场起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原26军,他们早先是冯玉祥的军队。在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利,他们才被蒋收编。后来董振堂、赵博生率1.7万人加入红军,31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军衔。平日里,国民政府经常给他们灌输"妖魔化"我党的思想,但他们越打越发现...
赵博生1931年12月14日领导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3年1月牺牲,时年36岁。 董振堂1931年12月14日领导宁都起义,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10月所部编入红军西路军,渡黄河西征 - 摩罗丹2022于2024121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4万
1931年12月上旬,董振堂、赵博生、刘振亚、李青云等秘密召开会议,商量部队起义事宜,董振堂说:“蒋介石现在一不给我们军饷,二不给我们药品。这个鬼地方雨多潮湿,官兵跑肚拉稀,病亡严重,士气低落,却还让我们跟红军拼命。再不能这样耗下去,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拉出去投靠红军!”会议决定于本月中下旬传檄起义,转进苏区...
红五军团成立,赵博生担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在1933年的一次反“围剿”战斗中,赵博生和数倍国民党军激战,不幸中弹牺牲,他是红五军团三位军长中第一个壮烈牺牲的。时年只有36岁。 最后是第十五军,军长黄中岳,河南罗山人,曾去日本留过学。董振堂和赵博生都出身贫寒,而黄中岳却是商人出身,宁都起义的时候,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