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公元939年11月20日-公元997年5月8日),原名赵匡义,字廷宜[1],出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即位后改名为赵炅。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赵光义于公元976年登基为帝,迫使钱俶、陈洪进纳土归顺,又亲征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之后两次攻辽...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共二十一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葬于永熙陵。 北宋的九个皇帝,除去开国太祖赵匡胤,从第二任太宗赵光义起,后面的都是太宗的支脉。 南宋的九个皇帝,除第一任高宗赵构是赵光义的后代外,从第二任宋孝宗赵眘到最后一任,却是太祖的支脉。 这个如...
赵匡胤对赵光义十分信任,[3]先后将赵光义任命为大内点检、同平章事、东都留守、开封尹等职务,还将他封为晋王,位次排在宰相之上。继位人一般都封王,任开封尹。此时,赵光义任已隐有继位人之势。[1] 太后杜氏对赵光义也很宠爱,命赵光义外出时,与赵匡胤的辅臣赵普同行,希望赵普能够帮助和教导赵光义,此举既提高了赵光义...
为何说赵光义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了伏笔?太宗本纪 赵光义(939—997年),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因避宋太祖的名讳改名赵光义,生于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死后庙号太宗。太平天子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从小聪颖不凡。960年,太祖在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境内)发动兵变,他积极组织...
这种权力的争夺和情感的裂痕在一次决定性的事件中达到了顶点。在赵匡胤生病的那个夜晚,赵光义被召入宫中。当夜宫中传出了神秘的“斧声烛影”,紧接着赵匡胤便驾崩。这一事件成为了宋朝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兄弟两人关系的终结点。赵光义随后继承了皇位,但这个继承被外界质疑和猜测。在这个故事中,权力的游戏和家族...
宋太宗的武功备受争议,还糟点多多,但宋太宗的文治可是影响极其深远。客观上看,宋太宗的文治比宋太祖赵匡胤做的要到位很多。赵匡胤奠定了北宋文治的大框架,而赵光义确立了北宋文治的制度。为北宋的文治兴盛做了很多贡献。 第一,改革言路。 宋太宗改革了唐朝以来的谏官制度。宋太宗向唐太宗学习,希望做一位从善如流...
[百家讲坛]宋太宗赵光义坐驴车逃离战场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41104 博物馆里的动物们 1 妇好的猫头鹰 《百家讲坛》 20241103 唐都生活指南(第一部) 15 乐游古原登高记 《百家讲坛》 20241102 唐都生活指南(第一部) 14 梨园弟子成长记 《百家讲坛》 20241101 唐都生活指南(第一部) 13 美人家在平康里...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的22年间,为北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虽然他在北宋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后人对他的评价依旧是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明君,正因为有他的存在,北宋才能快速实现繁荣盛景,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昏君,因为他的继位,他的两次北伐失败,都为他招来骂名。
文治是赵光义的长处,武功是他的短板。赵光义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就是灭掉北汉的那一刻。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六日,随着北汉国主刘继元的投降,宋军拔掉了五代割据政权的最后一颗钉子,初步统一了天下。到了这一刻,赵光义才觉得,自己大宋天子的位子实至名归。因为,从他继位的那一刻起,关于他得位不正的...
赵若和在修撰族谱时,揭露了宋太宗赵光义的种种悖逆行为。文中提到杜太后的“金匮之约”:太后(杜氏)命太祖(赵匡胤)传位匡义(赵光义)、匡美(赵匡美)及德昭(赵匡胤长子)。杜太后认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于是命宰相赵普“为誓书,欲传长久”,订立了“金匮之约”。而赵光义却违背了母亲的盟约,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