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岑每写人写事都鲜明地表示自己的立场态度,但他总是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从不给人以抽象的说教之感。大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技巧上的成就,使赫尔岑成为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 为了寻求俄国社会解放的道路,赫尔岑于一八四七年初出国到欧洲。从此直到一八七○年得肺炎病逝,他一直侨居国外。一...
高质量定位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培养面向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院校、新型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及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等公共平台,从事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和社会美育实践、传播实践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学校艺术课程建设的新型师资,满足社会...
1842年7月,赫尔岑一家带着使女卡捷琳娜回到了莫斯科。一天深夜,赫尔岑赴宴回来,卡捷琳娜为他开门,此时天已黎明。赫尔岑陶醉于她的美貌,两人有了男女关系。出于内疚,赫尔岑将此事告诉了妻子纳塔莉亚,妻子因此非常悲痛,情绪越来越忧郁。没过几年,赫尔岑的出轨似乎招来了报应。1846年,赫尔岑的父亲病逝,1847年后,...
斯特拉霍夫的文章一开篇就指出时人对赫尔岑的诸多误解,即:都将赫尔岑看作一位政治活动家,而忽略了他作为文学家的一面。斯特拉霍夫将赫尔岑的身份定位为“文学家与宣传家”,并且“赫尔岑不是简单的宣传家;他首先是文学家,即著名思想和观点的持有者,对他来说,说出这些思想观点才是主要的基本使命。宣传家的角色只是...
赫尔岑是一个“私生子”,出生在一个俄国富有的地主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德国人,因此他不能继承父亲的姓,但是父亲特别爱他,给他最好的教育,也给他起了一个德语意思为“心”的名字。在赫尔岑幼年时期,他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同时继承了十二月党人的事业。后来他考入莫斯科大学,在学校里组织团体,宣扬空想...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 Aleksandr Herzen 513 人收藏 出生日期: 1812年04月06日去世日期: 1870年01月21日更多中文名: 更多外文名: 收藏 个人作品 往事与随想 9.2 彼岸书 8.1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8.3 家庭的戏剧 8.6 谁之罪? 7.0 家庭的戏剧 9.2 往事与随想精选 8.6 赫尔岑中短篇小说...
150年前的今天,1870年1月21日,俄国作家、哲学家赫尔岑(Alexander Herzen)在巴黎逝世。他的代表作有《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来自彼岸》《往事与随想》等。其中《往事与随想》的影响尤其深远。在上个世纪,作家巴金先生曾翻译该书部分。两年前,完整的中译本出版。在赫尔岑逝世150周年纪念...
赫尔岑(1812年4月6日-1870),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1812年4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地区家庭。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教师启蒙教育下,从小就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遭到镇压,对他影响很大。14岁的赫尔岑和挚友奥...
《谁之罪》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深刻地揭露批判了专制农织制度的黑暗现实。它通过三个年青主人公恋爱、生活的悲剧,穷根溯源地探究了“谁之罪”的问题,启发读者得出结论:罪恶的魁首就是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畸形的社会生活,就是整个封建专制农奴制度的体系本身。由于作者把反农奴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