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 [ chì méi bì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chì méi bìng ] 小麦﹑大麦和燕麦的一种病害,病株穗上覆盖一层粉红色的霉菌,致使子粒干瘪,人畜食用病粒后会中毒。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防治赤霉病,第1个推荐的配方是肟菌酯+戊唑醇,肟菌酯是最新一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既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能够高渗透去治疗病害,效果比吡唑醚菌酯好很多;而戊唑醇是高效的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抑制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高效治病,二者搭配对小麦的赤霉病、锈病、白粉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我们在实...
最后预防小麦赤霉病时期,一般在小麦出齐穗至扬花初期都是可以的,宜早不宜迟。因为小麦抽齐穗至扬花初期也是第一次用药最佳时期,如果地块往年赤霉病发生比较严重,可以打两遍,第一遍打完5~7天后再打一遍。另外,如果打药后三小时内下雨,第二天放晴后应及时补打。可能有人说一会儿这个时期打药,一会儿那个时期...
例如,将戊唑醇与咪鲜胺复配,不仅能增强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还能扩大杀菌谱,提高对多种病害的防控能力;氰烯菌酯与戊唑醇复配,既利用了氰烯菌酯对多菌灵抗性菌株的特效性,又结合了戊唑醇的长效性和广谱性,在病害严重发生时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准确把握小麦赤霉病的最佳喷药时机,科学合理地选择喷药种类...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麦头、小麦红麦头、小麦麦穗枯。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世界各产麦国普遍发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降低小麦的品质,同时感病麦粒内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发生呕吐、腹痛、头昏等现象。小麦赤霉病是曲型的气候性病害。在我国南方冬麦...
赤霉病,是令全球麦农闻之而色变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1884年在英格兰首次报道以来,它的踪影遍及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赤霉病田间发生程度波动很大,在一些年份里相安无事,但每隔几年就会兴风作浪,在一些麦区引发大流行,导致严重减产。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一直是国际公认...
小麦赤霉病的病症包括穗腐、苗枯、和茎秆基腐等,会在小麦各个生育期发生, 而各种病症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穗腐对小麦产量的危害性最大,其次是秆腐,苗腐的发生不普遍且但是危害大。穗腐一般发生在小麦的抽穗期至成熟期, 特别是在乳熟期至蜡熟期。在穗腐发生的初期,赤霉病菌会先侵染个别小穗上的...
小麦赤霉病会导致小麦根茎、穗实腐烂枯萎,发生严重时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甚至颗粒无收。受到赤霉病侵染的小麦籽粒会发生失水干瘪,使得小麦穗粒的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大幅降低,从而导致小麦结穗量减少,产量下降,出粉率低。一旦人类食用了感染赤霉病的小麦,就会发生中毒现象,所以感染赤霉病的小麦已经完全失去了...
本网讯 4月17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安徽合肥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观摩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害防控作业现场,动员安排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把好病虫害防控关,夺取今年夏粮丰收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