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赤道潜流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在离平均位置南北各100公里范围内摆动:当流轴偏离赤道向南时,科里奥利力便迫使它向左返回赤道;当它偏离赤道向北时,科里奥利力又迫使它向右返回赤道。 印度洋面主要受季风所控制,在赤道处的风主要是经向的,且随季节更替而改变方向:每年从11月至次年3月吹北风,5~9月吹南风,...
赤道潜流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都比较稳定。在整个流程中,它们的流量介于每秒3400~4000万立方米,变化较小。它们的流程都很长,在太平洋为2.9万千米,在大西洋为4500千米;在印度洋为3900千米。 虽然人们对赤道潜流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有待于人们去探索。例如,人们在赤道以南,南纬3°和6°~8°之间,...
赤道潜流是一支位于次表层的强大而稳定的海流,其流向与赤道表层流相反,影响海盆尺度的热盐和营养物质的分配。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等利用潜标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揭示了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在1998年和2016年异常增强的驱动机制。°研究揭示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异常增强的驱动机制 ...
太平洋赤道潜流,亦称“克伦维尔海流”。太平洋海域的赤道潜流是一支流程长、流速较稳定的独立流系,它是仅次于南极绕极流的世界第二长海流。基本信息 太平洋赤道潜流,位于赤道两旁南、北纬2度之间,海面以下100~300米深的水层中,厚度约为200米,宽度300千米左右,从亚洲东部菲律宾外海向东,流到美洲西部加拉帕戈斯岛...
赤道附近海域从海面至深度为50~100米的表层,是温度均匀的暖水层,其下至深度约300米处为温跃层,即赤道潜流所在的次表层。赤道潜流的厚度约200米,流幅(宽度)约300千米,约介于南纬2°至北纬2°之间 ;流轴大致与温跃层一致,最大流速达1.5米/秒,流量约为4.0×107米3/秒,流长约为1.4万千米,几乎横跨了太平洋。
印度洋赤道潜流 印度洋赤道潜流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词。定义 在印度洋南赤道流下方的温跃层内与其方向相反的东向海流。出处 《海洋科技名词》。
在赤道潜流观测中,磁异常仪可以用于探测赤道附近地球磁场的变化,进而推断赤道潜流的存在和运动规律。 除了上述几种仪器外,还有一些用于测量海洋水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盐等物质浓度的仪器,也可以用于赤道潜流观测。总之,赤道潜流的研究需要借助多种仪器和手段,才能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赤道潜流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量,通常在每秒3400万至4000万立方米之间,波动不大。这表明它们在整体上保持着较为持久的流动状态。此外,潜流的流程长度也各不相同,太平洋的流程长度最长,达到2.9万千米,大西洋约为4500千米,而印度洋的长度则为3900千米,显示出它们各自独特的地理特性...
大西洋赤道潜流 大西洋赤道潜流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词。定义 在大西洋南赤道流下方的温跃层内与其方向相反的东向海流。出处 《海洋科技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