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主治小儿疹痘疮出后,咳嗽胁痛,吃食不下。组成 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锉)、大青、川升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栀子仁一分。用法用量 上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加苦竹叶一七片,豉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三服,一日三四次...
赤茯苓散 赤茯苓散用于脾脏冷气,胸膈不利,腹内虚鸣,少思饮食。 【处方】赤茯苓3分,白术3分,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熔于,微炒),木香半两,沉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1分(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胸膈不利,腹内虚鸣,少思饮食。 【用法用...
《圣惠》卷五十三:赤茯苓散 【别名】 赤茯苓汤 【处方】 赤茯苓1两, 紫苏子 1两,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 木香 3分,槟榔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消渴 后,头面脚膝 浮肿 , 胃虚 不能下食,心...
赤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通常只用于治疗小儿水气肿满或者是喘咳不止。赤茯苓散的组成主要是包括赤茯苓、桑根白皮、川升麻、甜葶苈、杏仁以及桔梗等多种中药材,通常可以研成粗散,服用的时候通常可以用水煎服,可以改善小儿喘咳等不适的症状。小儿喘咳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才能够使病情尽快恢复。
泻脾赤茯苓散,药品,主治脾实热,头痛胸满,腹胁壅滞,不思饮食。方剂名称 泻脾赤茯苓散 药物组成 赤茯苓2分,旋覆花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石膏1两,桑根白皮3两(锉),赤芍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制备方法 上为散。用法用量...
“赤茯苓散”在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赤茯苓散”在《圣惠》卷七十 “赤茯苓散”在《圣济总录》卷一八四。为《圣惠》卷三十八“葵子散”之异名 “赤茯苓散”在《圣惠》卷六十九 “赤茯苓散”在《圣惠》卷六十九 “赤茯苓散”在《圣惠》卷七十二 ...
#百草良方# :赤茯苓散【别名】七气汤【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用法用量】七气汤(《普济方...
泻肾赤茯苓散是出自《圣惠》卷七,主治肾脏实热,腹胁不利,心膈烦满,腰背拘急,足下热痛的一种药散。【方剂名称】泻肾赤茯苓散 【药物组成】赤茯苓2两,丹参3分,牡丹3分,生干地黄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猪苓3分(去黑皮),槟榔1两,子芩3分,泽泻3分,五加皮3分,羚羊角屑1两,牛膝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白术1两,甘草1分(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