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散--《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当归(去苗,洗,切,焙干)3分,木香半两,桂心(去粗皮,不见火)3分,白术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洗)半两,黄耆半两(炙),鳖甲(醋炙,去裙)3分,五味子(拣净)半两,桔梗(锉,炒)半两,芎䓖半两,橘红半两,甘草半两(...
《圣惠》卷五: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3分,犀角屑3分,羌活3分,麦门冬3分(去心),蔓荆子3分,石膏3两,甘菊花3分,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3分(锉),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2分,远志2分(去心),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方劑中使用赤茯苓,旨在利水滲濕,瀉去脾胃濕熱,改善脾虛濕困之症狀。 赤茯苓亦能化痰止咳,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咳嗽痰多,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赤茯苓在「瀉脾赤茯苓散」方劑中發揮著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治療脾虛濕困、咳嗽痰多等...
赤茯苓散(《圣惠》卷八十四。)_圣惠卷八十四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4 1.1. 组成: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1分,大青半两,川升麻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4 1.2. 功效:小儿疹痘疮出后,咳嗽胁痛,吃食不下。 4
赤茯苓散--《圣惠》卷四十八 【别名】七气汤 【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赤茯苓散--《圣惠》卷十 【处方】赤茯苓1两半,牡蛎1两(烧为粉),龙骨1两半,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心脏虚热,谵语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加羊心1枚,煮令熟,去羊心,次入药5钱,生姜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赤茯苓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别名】七气汤【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_圣惠卷五十三_减法方剂树赤茯苓散(圣惠卷五十三。)_圣惠卷五十三_减法方剂树11.原方41.1.组成:赤茯苓1两,紫苏子1两,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木香3分,槟榔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41.2.功效: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
赤茯苓散 赤茯苓散用于脾脏冷气,胸膈不利,腹内虚鸣,少思饮食。 】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头痛目眩,惊狂,喉痹,胸胁满闷,手足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 赤茯苓散--《圣惠》卷五...
1、赤茯苓散_圣惠卷五十一_方剂树赤茯苓散_圣惠卷五十一_方剂树11.原方31.1.组成:赤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1两(锉,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31.2.功效:痰癖,胸中脐下强满呕逆,不思饮食。31.3.来源:圣惠卷五十一。32.细辛散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