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五十八。主治久患消渴,小便数,服止小便药多,渴犹不止,小便复涩,两肋连膀胱胀满闷急,心胸烦热。组成 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防己、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木香、郁李仁(汤浸,去皮,焙干)各一两。用法用量 上药前五味为细末,与郁李仁研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赤茯苓丸--《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赤茯苓3两,旋覆花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百合半两,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
【功能主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桑白皮汤送下。 赤茯苓丸--《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赤茯苓2两(去黑皮),白术2两,桂(去粗皮)2两,木香1两,诃梨勒1两(煨,去核),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
赤茯苓丸--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冬着牛膝1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赤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七。主治肾脏虚损,上焦痰滞,多唾稠浊,腹胁胀满,吃食微少。组成 赤茯苓一两,甜瓜子(微炒)三分,人参(去芦头)三分,桂心一两,旋覆花三分,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一两,槟榔三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前胡(去芦头)三分,附子...
PAGE3 赤茯苓丸_医学发明卷六_方剂树TOC \o 1-3 \h \z \u 赤茯苓丸_医学发明卷六_方剂树 1 1. 原方 2 1.1. 组成:葶苈4两,防己2两,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 2 1.2. 功效: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2 1.3. 来源:《医学发明》卷六。 2 2. 顺气丸 2 2.1. 加:大黄...
赤茯苓丸_御药院方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 1. 原方 9 1.1. 组成:赤茯苓(去皮)、槟榔、枳壳(麸炒,去瓤)、白术、半夏曲各等分。 9 1.2. 功效:痰饮气痞,风眩头痛。 9 1.3. 来源:《御药院方》卷三。 9 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9 ...
【名词解释】赤茯苓丸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方源】: 《医学发明》卷六。 【组成】: 葶苈四两 防己二两 赤茯苓一两 木香半两 【用法】: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煎桑白皮汤送下。 【主治】:...
赤茯苓丸--《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赤茯苓3两,旋覆花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百合半两,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喉中作呀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