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胸墨蛉:别名乌蛉、墨蛉、蚁蛉、油蛉、黑牡丹,为直翅目、蟋蟀科、Homoeoxopha属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分布很广,除西北比较少见之外,其他各地都有野生。不喜阳光,喜欢略带湿润,且较阴凉的环境,常栖息在有较多枝叶的林中,或阴暗潮湿杂草丛中。1年发生2代,第1代成虫出现在6-7月,有时6月下旬即可听到它动人的鸣叫声...
赤胸墨蛉蟋是一种以植物鲜嫩茎叶为食的生物,中国安徽省、台湾省等地有分布。习性 不爱阳光,喜欢略带湿润而较阴凉的环境。赤胸墨蛉蟋1年发生2代,第1代成虫出现在6-7月间,有时6月中下旬即可听到它动人的鸣叫声,但大多数要到 7 月的上中旬才放声齐鸣。这种第一代出现的墨蛉成虫称为夏墨蛉。第二代墨蛉...
赤胸墨蛉也就是我们说的红胸,喜欢的人也蛮多的 #鸣虫文化 #鸣虫 #昆虫世界 #昆虫记 #昆虫世界 - 老孙谈虫于2024101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8.7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赤胸墨蛉又名乌蛉、墨蛉、蚁蛉、黑牡丹,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墨墨发亮,前胸、背板赤黑色而得此名。此鸣虫体态娇小苗条,体长约7毫米,头小,身体前狭后宽,与头部之间形成一明显“颈部”。它触须较短,不到10毫米,身躯较细,腹部长椭圆形,前翅较长,覆盖整个腹部。
中文名赤胸墨蛉蟋(乌蛉) 俗名别名乌蛉、墨蛉、蚁蛉、油蛉、黑牡丹 拉丁学名 Homoeoxopha lycoides 地理分布江苏、浙江、安徽、台湾、海南 习 性赤胸墨蛉不爱阳光,喜欢略带湿润而较阴凉的环境。 体形尺寸体长5-7mm 繁殖方式卵生 食 性以植物鲜嫩的茎叶为食。
闲说赤胸..寒露已过,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一种蛉虫的上市,预示着一年的野生虫季走向尾声,这就是赤胸墨蛉蟋(以下称“红胸”)。最近看到有朋友开始讨论了,我也来凑个热闹。先说挑选,为了美观,我都是将红的一个个过出来凑成
1. 中文名:赤胸墨蛉蟋 2. 俗名别名:乌蛉、墨蛉、蚁蛉、油蛉、黑牡丹 3. 拉丁学名:Homoeoxopha lycoides 4. 地理分布:江苏、浙江、安徽、台湾、海南 5. 繁殖方式:卵生 6. 食性:以植物鲜嫩的茎叶为食。7. 鸣声:喜在傍晚和夜间鸣叫,在多云天气的白天也可能叫。声音类似“滴、滴、滴、...
赤胸墨蛉,学名乌蛉、墨蛉,也称为蚁蛉或黑牡丹,属于昆虫界直翅目下的蟋蟀科。这一鸣虫以其独特的外观特征而闻名,全身墨黑发亮,前胸与背板呈现出鲜明的赤黑色,因此得名赤胸墨蛉。它的体态轻盈,约长7毫米,头部小巧,身体前窄后宽,形成一个明显的“颈部”。触须较短,约在10毫米以下,身躯纤细...
赤胸墨蛉蟋由于其性情和善,握慎可以和其他同种和不同种的鸣虫同养。饲养夏墨蛉需要适当注意水分的供给,可喂给一些含水分较充足的食物,如水果中的梨子、苹果和削去红瓤和硬外皮的西瓜皮,以及南瓜、米粥等,喂饲的食物要经常调换,而且要求新鲜、卫生,吃剩的食物要及时清除干携轮净。投喂的食物要切成小片或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