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胫散 拉丁学名 Polygonum runcinatum 别称 土竭力、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 界 植物界 科 蓼科 属 蓼属 分布区域 分布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赤胫散,又名散血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70厘米;根状茎细例企甲最香长;茎直立或倾斜,分枝或不分枝,有纵沟,...
赤胫散(变种)是一种植物,形态特征是叶基部通常具1对裂片,两面无毛或疏生短糙伏毛。形态特征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5-7毫米,数个再集成圆锥状。分布范围 产自河南、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生山坡草地、山谷灌丛,海拔800-3900米。模式标本...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赤胫散和缺腰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lygonum rumcinatum Buch.-Ham.Ex D.Don[Persicaria rumcinatum(Buch.-Ham.)H.Gross.]2.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Ex D.Don var.sinense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赤胫散 【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 var. sinense Hemsl.,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急性胃肠炎,吐血咯血...
赤胫散: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别名】土竭力(《植物名实图考》),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贵州民间方药集》),小晕药、花脸晕药、红皂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苦茶头草(《中国药植图鉴》),红泽兰(《贵州民间药物》),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草、田枯七...
赤胫散性味酸、苦、微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乳痈,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劳伤腰痛。 用法 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未调敷;或醋磨搽;或煎水熏洗。
病情分析:赤胫散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中药方剂,其主要功效与作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祛风除湿:赤胫散具有驱除风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即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关节、肌肉疼痛、酸楚等症状。 2、活血化瘀:它能活血通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瘀血阻滞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3、消肿止痛:通过促进局部血...
赤胫散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痢疾,白带,血热头痛,崩漏,经闭,乳痈疮疖,跌打损伤。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 2.《湖南药物志》:"镇痛。"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 ...
赤胫散: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 【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 Polygonum runcinαtum Buch. -Ham. ex D. Don var. sinense Hemsl. 的根及全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状茎横走,节明显,有时膨大成连珠状或块状,红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