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蔸,是一种植物病害,病因是因为缺钾和缺磷。主要症状 有下面三种在型:(1)缺钾型赤枯 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
7、对于中毒型水稻赤枯病,可以采用半旱式栽培进行防治,土壤通气性改善之后,有毒物质减少了,病情就减轻了。可以排水晒田、增温通、施用石灰以中和毒物,增施磷肥、钾肥、灰肥以增强水稻抗逆力。另外,浅水勤灌,多施有机肥,记得腐熟使用,绿肥则是早翻埋让其分解腐熟。
6.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应用淡紫拟青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等生防菌,能够有效遏制赤枯病菌的生长和扩散。此外,现代农业中逐渐应用的病原线虫等生物防治手段也展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7. 良种选育: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抗赤枯病的水稻品种,是解决病害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科研机构应加强对病害基因的...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水稻生理性病害,俗称"坐棵"、"铁锈病"。盐碱地水稻赤枯病发生在插秧后3~4周,主要是由于盐碱地施肥不合理、土壤呈碱性或弱碱性,土壤含盐量高,水稻缺钾、缺磷、缺锌等营养元素及水层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赤枯病使水稻功能叶片受损,失去光合作用,减产严重。一、盐碱地水稻赤枯病的症状 ...
马尾松赤枯病是由枯斑盘多毛孢引起的、发生在马尾松的病害。该病共有叶尖枯死型、叶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针枯死型4种症状。受害叶半截或全叶枯死,受害林分一片枯红状似火烧。受害叶初为褐黄色或淡黄棕色段斑,也有少数呈浅绿色到浅灰绿色,后变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稍凹陷或不凹陷的病...
水杉赤枯病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其中最为主要的病原真菌为细极链格孢(学名:Alternaria tenuissima (Fr.) Wiltshire)属于真菌界无性真菌类丝孢目链格孢属;其次为拟盘多毛孢属一种真菌(学名:Pestalotiopsis sp.);炭疽菌属的一种真菌(学名:Colletotrichum sp.)也被报道可分离到,并可通过伤口接种导致...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水稻生理性病害,俗称“坐蔸”、“红僵苗”、“铁锈病”,常在分蘖期发生,造成水稻减产 30%以上,乃至绝收。今年3月下旬以来出现阴雨连绵、雨日增多、光照严重不足、气温时高时低等异常气候,加之部分稻田管理不当,水稻坐蔸现象较常年偏重。引起水稻坐蔸的原因比较复杂,...
该病主要危害松树的针叶,导致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枯黄,最终整枝或整株枯死。感染赤枯病后,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观察到针叶尖端或边缘出现黄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针叶颜色加深至红褐色,最终干枯脱落。受害严重的松树,针叶大量脱落,树冠稀疏,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势和观赏价值。【2】松树...
水稻赤枯病是由缺钾、缺磷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表现为生长缓慢,分蘖少,植株矮小、暗绿无光泽,老叶和心叶紧束坚挺,茎秆细弱,叶尖端和叶缘产生不规则赤褐色或暗黑色斑点,严重时聚集成斑块或条纹,导致植株枯死。病株根系短而细弱,呈黄褐色或暗褐色,表皮容易脱落。近期我省出现持续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