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嬴师隰(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进行废止人殉、编制户籍、推广县制等改革,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他为了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一、逃亡魏国 献公是...
嬴渠梁是嫡子(正妻生的儿子),而赢虔是庶子(嫔妃或者妾生的儿子)。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嫡庶的观念非常强,虽然在《大秦帝国》中,秦献公一直说没有区别对待赢虔和嬴渠梁(确实对他们两人都非常好,都寄予厚望)。但是在涉及到继承大业方面,秦献公还是更加偏向与嫡子嬴渠梁。 二、赢虔性格急躁,器量小,嬴渠梁成...
秦献公赢师隰,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62年在位,是秦国第29位国君。一生为改变秦国困顿的现状,恢复秦穆公时期的荣耀,不遗余力,终成为秦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 公元前415年,他的父亲秦灵公去世,秦灵公的叔叔夺取君位,是为秦简公,年仅十岁的赢师隰为防不测,逃到了东邻魏国,开始了在魏国长达二十九年的...
嬴渠梁躺着都能赢。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就从秦献公本人的上位史就能看出来,大秦看中的应该还是拳头。秦献公父亲英年早逝,叔叔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王位。为了自保,秦献公只能被迫离开秦国,踏上了流亡的道路,这一走就是二十七年。后来由于叔叔治国不善,加上...
虽然赢虔是长公子,但秦献公认为赢渠梁更有资格和能力来领导秦国,以实现国家的发展和强盛秦国的王公大臣们都支持嬴渠梁继位,他们清楚只有嬴渠梁继位才能改变秦国的现状。加之嬴渠梁的母亲是魏国的公主,所以有很强的背景支持,当年也正是在她的帮助下,秦献公才得以安全离开魏国,回到秦国继承王位。秦孝公在位期间...
其一,这和秦献公的早年经历有关。秦献公的父亲是秦灵公(在位: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秦献公是秦灵公的嫡子,理应继位。可是秦灵公去世时秦献公才5岁(实际上是10岁),于是国君之位被拥有兵权的叔父赢悼子(秦简公)夺了去,秦献公便一直流亡在外。后面又传给秦惠公,直到秦出子时,左庶长菌...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大秦,秦献公就曾根据当时的情势与大臣们共同商讨继承事宜。秦献公得到了秦国主流的支持,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嬴渠梁才能改变秦国的现状。此外,嬴渠梁的母亲是秦献公的正妻,是魏国公主,虽然在历史上并未过多提及,却是一位真正的公主。正是在她的助力下,秦献公得以安全离开魏国,重返秦国...
秦献公传位给了仲公子赢渠梁,而没有传位给赢虔。表面看起来是因为这个继承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度。 赢虔虽然是长子,更关键的是他是秦国的一员猛将,在军中资历深厚。但即便如此因为他是庶出长子,因此在王位的继承上,并不比赢渠梁有优势。赢渠梁虽然是仲公子,但他却是嫡子。因此名分早定,赢渠梁是躺赢的。
秦献公死后,年仅21岁嬴渠梁继位,是为秦孝公。不过其实秦献公还有一个长子这就是赢虔,人称公子虔。 秦献公之所以传位给老二,有人认为是老二是嫡子,而老大是庶出。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存在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嫡出和庶出虽然有差别,但应该不是秦献公的选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