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托物起兴:诗人通过描绘白月、莲花等自然景物,兴起对禅月大师的赞美之情。 2. 借景抒情:诗中借助自然景象,抒发诗人对禅月大师的敬仰和对其修行境界的向往。📜作者介绍:王锴,唐代诗人,虽然他的生卒年、籍贯等详细信息已无从考证,但他的诗作《赠禅月大师》却流传千古,为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
《赠禅月大师》是一首律诗,全诗洋溢着诗人对禅月大师的崇敬之情。首联直抒对大师的敬仰,颔联赞美大师的神通与诗才。颈联描述大师的修行生活,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大师共探智慧的愿望。整首诗清新脱俗,展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崇尚自然与纯洁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体现了禅月大师的高尚品质。《赠禅月大师》的作者王锴...
和禅月大师见赠原文: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漂荡秦吴十余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诗词作品: 和禅月大师见赠 诗词作者:【 唐代 】 罗隐
赠禅月大师 [唐代]王锴 长爱吾师性自然,天心白月水中莲。神通力遍恒沙外, 诗句名高八米前。寻访不闻朝振锡,修行唯说夜安禅。 太平时节俱无事,莫惜时来话草玄。 叶根友寒食行书 下载字体》 叶根友刀锋黑草 下载字体》 南构烟波宋 下载字体》 南构国尊手写...
《和禅月大师见赠》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作品名称 和禅月大师见赠 作者 罗隐 创作年代 唐 出处 全唐诗:卷657-22 作品体裁 诗诗词原文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
和禅月大师见赠【作者】罗隐 【朝代】唐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作者介绍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
赠禅月大师 ·王锴||王锴专辑|null时作品 全文: 长爱吾师性自然,天心白月水中莲。神通力遍恒沙外, 诗句名高八米前。寻访不闻朝振锡,修行唯说夜安禅。 太平时节俱无事,莫惜时来话草玄。 查看王锴专辑|查看null时作品 以下为相关诗词列表: 诗词名:游灉湖上寺 ...
和禅月大师见赠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诗词】: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出处】:全唐诗:卷657-22【其它作品】: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蜂...
《和禅月大师见赠》年代:唐代 作者: 罗隐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分类标签: 罗隐介绍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