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龙属(属名:Lambeosaurus)又名兰伯龙,意为“赖博的蜥蜴”,是鸟脚下目鸭嘴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赖氏龙是草食性恐龙,可采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以釜头状头冠而著名。化石发现于加拿大亚伯达省、美国蒙大拿州、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已有数个...
中外科研团队日前宣称,此前在广东省四会市太平岗地区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距今约7000万年的赖氏龙类恐龙。据悉,这是赖氏龙类恐龙化石在华南地区的首次发现,也是截至目前其在东亚地区最南端的记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图为四会赖氏龙类恐龙化石标本的复原图。(受访者...
赖氏龙的嘴巴形态类似于鸭子,拥有扁平的口腔和众多牙齿。这种独特的嘴巴结构使得赖氏龙能够轻松地将树叶或果实整口吞下,并加以充分咀嚼。赖氏龙通常以四脚着地的姿态悠闲地漫步,然而,一旦面临其他肉食恐龙的攻击,它会迅速抬起前腿,以强大的后腿力量奋力奔逃。
四会赖氏龙化石代表了赖氏龙亚科恐龙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首次发现,也是晚白垩世北美恐龙扩散至中国华南的唯一证据。该标本对于生物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研究白垩纪末期大灭绝前不同地区生态情况的宝贵材料。 鸭嘴龙类因长着鸭子一样的扁平嘴巴而得名,是繁盛于白垩纪的植食性族群,属于恐龙中的鸟臀目。鸭嘴龙类...
01:14 赖氏龙又名兰伯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 赖氏龙是草食性恐龙,能够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在墨西哥发现的窄尾赖氏龙是最大型的鸟臀目恐龙之一,身长15公尺;其它的种则是中等大小。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
原赖氏龙属(Eolambia)是禽龙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中期的美国。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chinese )→ 原赖氏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 eolambia 发音( pronounced )→ ee-o -lam-bee-uh 含义( meaning )→ 赖氏龙的祖先形态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鸟臀目 ...
跨越7000万年的对话:四会赖氏龙化石存放于此 一件件质地坚硬而粗糙的化石摆放在展柜里,有的化石清晰地显现出生物椎骨的样貌。原来,观者注视着的,是来自约7000万年前的四会赖氏龙化石。这里是广东肇庆四会市博物馆,馆内存放着16件珍贵的四会赖氏龙化石。在此地,通过观察一件件静置的恐龙化石,人们得以与亿万年前...
赖氏龙(Lambeosaurus)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鸭嘴龙类恐龙,它们生存于约7000万年前的北美洲。该物种的化石首次被发现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目前已经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发现了更多的化石。赖氏龙的身长约为10米,体重约为4吨左右,是一种较大型的恐龙。它们的外貌特征包括类似鸭嘴的口部结构、具有牙齿的上颌和下颌...
赖氏龙,以其斧头般独特的头饰著称,这一特征使得它在恐龙世界中独树一帜。这个头饰不仅高耸而扁平,更巧妙的是它还指向前方,犹如一柄利刃。尽管赖氏龙的头饰与盔龙的头盔状头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显而易见:赖氏龙的头饰后方长有一根细小的骨棘,这无疑为它增添了一份独特性。在河湖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