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因为赎罪券的销售承办人若望·特次勒(JohannTetzel)四处巡讲宣传这批的赎罪券是所谓“全大赦赎罪券”,就是一种无限的全效赎罪券,可以赦免所有的罪与罚,可以让人恢复到像初生婴儿一样的状态,所以也有很多虔诚的信徒跨区去购买。 而马丁路德就是在听说若望·特次勒在不允许推销赎罪券的于特博格(Jueterbog)宣道推销赎罪...
对此,神学史家谢马赫(Thomas Schirrmacher)说道:「的确存在着赎罪券的先兆,例如所谓的宣赦,它几乎与赎罪券没有差别。不同之处仅在于信徒的工作不能作为罪所招致的暂罚的补赎。毋宁说,免除罪所招致的暂罚是一项司法和可计数的行为,藉此,教宗将罪的赦免分发给信徒是无可置疑的,且来自他人的工作。」[8]可见,谢马赫...
但是在早期赎罪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忏悔和信仰,强调了个体内心的改变,对罪的懊悔和对基督的信仰的重要性 早期基督教的赎罪观念强调了个体信徒与神之间的直接关系,不一定需要通过教会中介。忏悔和告解通常在教会内进行,但没有像赎罪券制度那样直接与金钱挂钩 发展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赎罪的权利开始被教会垄断,并产生出了大...
教廷看不下去了,于是迭代新产品。这次的赎罪券2.0,不仅活人可以用。死去的亲人购买了赎罪券,也可以直接免去炼狱的苦刑,荣升天堂。在商界奇才的手中,流转着这样一种艺术:先将现世之人的财富巧妙汲取,随后又转身向已故之士的遗产伸出智慧之手,实现财富的二次收割。你以为就结束了吗,那你太小看教廷的市场...
于是,为了十字军东征的巨大开销,他们发明了臭名昭著的“赎罪券”。 什么是赎罪券呢?就是说,只要你花钱买了这张券,往后无论你干了什么罪恶滔天恶贯满盈的坏事,带上你的券,到教堂去,就可以洗白了。 哪怕是那些占领耶路撒冷后屠过城,双手沾满鲜血的十字军士兵,只要买了赎罪券,回来后照样是清清白白的大好人。
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是罗马教会印制的一种赦罪符券。教会声称教徒出钱购买此种符券,即可赦免其罪孽,死后不受地狱之苦。赎罪券的价目,以罪孽大小而定。基督教士贩卖赎罪券,是欧洲中世纪时特有的现象。教会通过出售赎罪券获得大量财富,引起社会强烈不满,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导火线之一。1562年,天主教特伦托会议决定...
高二历史选修1_名词解释:赎罪券赎罪券 又译“赦罪符”。源出拉丁文indulgentia,意为“仁慈”“宽免”,以后被引伸为免除税务和债务等等。天主教神学中,指通过告解圣事罪被宽恕后,教会免除由罪而得的暂罚 (包括地狱中的和现世的),那”免罪罚”、天主教相信由于基督功德无量,而圣母及圣德们除用功德弥补自身罪过...
赎罪券源于拉丁文 indulgen-tia,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天主教诸圣事之外的一种免除罪罚的办法。在天主教看来,教徒犯罪会导致三种后果:获罪于上帝,永罚,暂罚(指在世上或炼狱中的刑罚)。教徒通过告解礼加以忏悔,可以免除前两种惩罚,但要免除暂罚,必须获得教会的宽恕,而...
马丁·路德认为,赎罪券这种东西是在侵蚀基督徒对上帝的信,因为一旦他们购买了赎罪券,便如释重负,便不再考虑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教会这样做反而是害了教徒。他将自己对赎罪券的看法写成个帖子,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反响,也同时启动了欧洲宗教改革波澜壮阔的大戏。基督教的重要分支路德宗就此应运而生。路德开始向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