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学然后知不足(得书字,五言八韵。)清 • 宋湘 收藏 • 竖排半解聊怡悦,便便腹自居。一教时敏学,重想见来书。管外天难尽,仓中粟几储。茫茫窥畔岸,草草注虫鱼。故我真何有,新知恐又疏。神山观海后,河伯向洋初。应悔盈而溢,遑论实若虚。幸从中秘读,那敢废三馀。
赋fù得dé失shī学xué从cóng儿ér懒lǎn 家jiā学xué曾céng何hé有yǒu,从cóng儿ér懒lǎn读dú书shū。 义yì今jīn存cún不bù仕shì,计jì只zhǐ好hǎo为wèi渔yú。 我wǒ已yǐ三sān冬dōng少shǎo,谁shuí还hái万wàn卷juǎn馀yú。
无wú师shī陶táo氏shì子zi,失shī学xué少shǎo陵líng儿ér。 乐lè有yǒu非fēi贤xián父fù,遗yí安ān及jí幼yòu时shí。 刘liú殷yīn那nà得de似shì,各gè授shòu一yī经jīng迟chí。 小提示:屈大均的赋得失学从愚子拼音读音来自AI,仅供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朗读...
所谓“赋得”,其实是古代考试的一种格式,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可见从古至今,考试规矩都是死板的。 所以这首诗,其实就是白居易考试时写的命题作文,限定题目就是“古原草”。而“送别”,算是白居易自己的小标题。 多说一句,把“古原草”读成“古草原”的同学应该不少...
通过对全诗的欣赏,我们会发现这首“赋得”体诗歌,每一句都围绕着题目的关键词来写,而且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一脉贯通,浑然一体,这就是典型的围绕中心写作。 前面提到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但并没有分析,却带着大家一起欣赏了另外一首“赋得”体诗歌,是想把这...
赋得失学从愚子【作者】屈大均 【朝代】清代 记诵今年少,生书问不知。无师陶氏子,失学少陵儿。 乐有非贤父,遗安及幼时。刘殷那得似,各授一经迟。作者介绍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注释 ①〔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集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③〔枯〕枯萎。 ④〔荣〕茂盛。⑤教材节选的是本诗的前四句,后四句为:远芳侵...
赋得新诗清风明月两无华,下,采菊东篱学种瓜。写就相思句,锦赋吟成不知何处去,东篱把酒问谁痴。陶令问渔樵,东篱可种桃,赋得新诗国里觅风骚。为君五赋华年弹指间,陶令不知把酒问婵娟。不芳华,新词醉晚霞,归来无所事,话桑麻。陶令归来晚,开未迟,欲赋新词国里觅相知。东篱把酒话桑麻,赏菊花,秋华...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 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所送别的是一个出门远行的友人。送别的时 间是仲春二月的一个晴和的日子。当送别来到郊野的时候,但见一片 荒芳草萋萋,遍野碧绿。这正好触动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眼前景、 离别情融为一体,写出了这首送别的诗篇。 传说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