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体诗 1、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2、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3、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
五言八韵诗, 诗体名。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诗体。科举考试采用的诗体。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起源于唐代,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历史渊源 题目范围与用韵,原均较宽,唐玄宗开元时始规定韵脚。宋仁宗时始规定题目必于经史有据。明及清初不试...
今天狗子就像大家介绍两首最为经典的赋得体唐诗,每一首都各有一个千古名句。第一首便是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自君之出矣”既是诗句,也是南北朝时著名的乐府诗题,南北朝时期很多诗人都曾写过此乐府诗。而张九龄此...
大诗人杜甫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是肯定写过赋得体诗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他写的赋得体诗,说明没有流传下来,当然也是质量不行。古诗可没有水货,水货是流传不了千古的,这是铁律。 白居易这首诗,读过小学的人都能背诵前面四句,但是,要是你问白居易的“赋得体”诗,这些人还是不懂得,为何呢?因为在收到小学语文教科书...
心语诗词 赋得体又称命题作文,大师出颔联,心语和诗 86 27 2 分享 举报发布时间:2024-10-28 10:35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田•心语 作者 ... 七律/作诗人锦字书成意万重,寸丹落款卷长龙。夜来花语诗犹半,晨揽云心曲渐浓。玉指拈香开巧笑,金睛点翠露娇容。多情最是楼头月,尺素难传韵未封。 置顶 2...
赋得体诗,源于唐代,最初是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应试的命题诗,包括省试诗、省题诗等。唐初,科举考试重视经策,但后来逐渐转向诗赋,尤其是五言律诗,规定严格,如限定韵脚、押韵需用官方韵书等。唐代著名诗人如王维、钱起等,他们的作品如王维的《赋得清如玉壶冰》就展示了这一风格。诗中,王维巧妙运用“...
赋得体诗,源于南北朝梁代,最初表现为咏物诗,如萧雉的《赋得翠石应令诗》。然而,它并不局限在应制或试帖诗的范畴内,刘孝绰的《赋得照棋烛刻五分成》等作品,就是在文人雅集中的命题创作。赋得体诗的题意多样,既可咏物,如《赋得遗所思》,也采用《楚辞》和《古诗十九首》等名句为题,体现了...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如果说中间的四句诗是借景抒情,而最末这两句则是直接抒情,明确扣题。在送别的时刻 “情无限”,因此泪飞如雨, “散丝”和“微雨”呼应,让人分辨不出是雨水还是泪水,把送别的友人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通过对全诗的欣赏,我们会发现这首“赋得”体诗歌,每一句都围绕着题目...
好文分享|何为“赋得体”诗?看张九龄翘楚之作:思君如满月 《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赋得”诗体是齐梁间出现的一种诗歌创作形式,摘古人名作佳句入题,如一种命题作文,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