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秘书长的贾拓夫一度陷入困境,他决定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陕西的情况。 贾拓夫到达上海后,又随中央迁移到江西苏区。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贾拓夫被选入主席团。在江西期间,贾拓夫在陈云领导的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学校担任白区理论班班主任。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
贾拓夫率先倡导农业生产,动员干部与群众共同开垦土地,积极发展养殖业。在一次会议上,有人抱怨道:“土地不够肥沃,种子也不足,怎么开荒?”贾拓夫随即站起来回应:“面对困难,我们绝不能退缩。有多少种子,就种多少地;人多力量大,开垦出的荒地一定能够养活更多人。”贾拓夫亲自参与劳动,率先拿起锄头,与众人一同...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贾拓夫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央西北局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中央西北财经委员会下属的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在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同志领导下,贾拓夫从一个对经济管理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党在经济战线上一名出色的领导者。贾拓夫领导下的西北财经办事处,有力地执行了毛主席、党中央“发展...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疲惫不堪地北上,而陕北的地形、党组织和红军情况却极为复杂。此时,熟悉当地情况的贾拓夫挺身而出。他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陕甘地区的局势,并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建议:“到陕北去!”毛主席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后派遣贾拓夫率领先遣队,带着一部电台去联络当地的红军力量。在寻找的过程中,贾拓...
那时,贾拓夫才54岁。1912年,贾拓夫生于陕西省,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家。他从小就有聪慧,只是因为那时天下大乱,他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在列强的压迫下,人民过得十分艰苦。贾拓夫是在一个中国饱受战争蹂躏、人民困苦、社会动荡的时代长大的。贾拓夫出身贫寒,双亲时常为生活发愁。贾拓夫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办法继续...
贾拓夫,1912年出生于陕西神木县,年仅16岁便投身革命,是唯一一位随中央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陕北人。贾拓夫,当年红军中的“贾才子”,以其文笔才华横溢,笔下生花,成为延安当时难得一见的陕北才子。在遵义会议后,贾拓夫担任了红军总政治部白区的工作部部长,这为他在长征中充分展现才能、贡献力量打下...
贾拓夫出生于1912年,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但由于当时国家处于动荡的年代,他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列强的蹂躏下,大多数百姓的生活都异常艰难。贾拓夫成长的年代正值中国处于战乱之中,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贾拓夫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母经常为生计而忧心忡忡。贾拓夫也因此无法接受...
贾拓夫提出:发展我国的经济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方针政策上,首先解决一些重要的关系问题。比如,关于工业与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贾拓夫认为:“要发展轻工业,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大力发展农业。因为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另一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轻工业也必须积极地...
贾拓夫,陕北的一位才子,年少投身革命,成为陕北红军的牵线人。他是唯一原籍陕北参加万里长征全过程的人物。贾拓夫的女儿,贾莉莉,回忆道:“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幸运的。在长征中,许多人牺牲,他能够幸存非常不易。但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微妙的影响。”由于贾拓夫是陕北人,自然而然地成为红军在陕北安落...
引言:贾拓夫贾拓夫:红军落脚陕北的引路人,被毛主席誉为“陕北的才子”的背景及其在西安的重要角色 贾拓夫是在一个动荡时代出生的年轻人,从小就对社会不公感到敏感。1930年,他成为共青团西安市市委书记,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在那个风云变幻的西安,贾拓夫正是那位指引方向的人。1949年,他成为西安市军管会第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