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彝民(1908—1988),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1925年毕业于北京高等法文学堂。1930年进天津《大公报》工作,翌年九一八事变时,担任《大公报》驻沈阳通讯员,对日本侵占沈阳的经过作了及时报道。1932年春任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法文翻译。抗日战争期间,为保管大公报馆的资财留沪,先后为“孤岛”时期抗日报纸《文汇报》、《...
费彝民(1908.12.22-1988.5.18)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笔名执中、夷明。江苏吴县(今吴江)人。从事新闻工作近60年,主持香港《大公报》社工作近40年,对香港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长期在英国治下的香港工作,且是无党无派的特殊身份,一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50余次接见,因而其行踪一直受到各界的瞩目。 鉴于费彝民...
费彝民(1908.12.22-1988.5.18),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笔名执中、夷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一生保持文人傲骨,不追逐名利,视富贵如浮云。这样的人格魅力与处世原则,也深刻影响了其与南京大学之间的关联。 与南京大学的关系 捐赠与基金设立:费彝民去世后,其子女利用他的全部退休金成立了“费彝民新闻基金”。这一...
费彝民先生为人仗义豪爽,据费先生的女儿回忆道:“父亲将每月工资的大部分分成几份,由母亲负责每月按时汇到内地接济亲友和退休了的老同事,直到父亲病重,不曾间断。母亲敬重父亲的为人,一直以实际行动支持父亲,从未有一句怨言。”他一生保持文人傲骨,不追逐名利,视富贵如浮云。...
父亲一生保持了文人的傲骨,不追逐名利,视富贵如浮云。父亲去世后,我们遵照母亲意愿,利用父亲的全部退休金成立了「费彝民新闻基金」,二十年来,「基金」资助南京大学与美国高等学府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合办的「中美研究中心」,设立费彝民终身教授席、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法学论坛」和建立南京大学新闻研究院,作育英才。二...
費彝民新聞基金會有限公司 仍注册 报告 监控 中国香港 1万+ 18小时22分钟前更新 公司编号:0252442 股本:- 注册日期:1989-05-12 电话:- 邮箱:- 网址:- 地址: 5TH FLOOR 342 HENNESSY ROAD HONG KONG 简介:费彝民新闻基金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三楼,悠扬的琴声传出。推门而入,端坐在里面上课的学生两鬓花白,在钢琴上飞舞的双手带着岁月的纹路。他们是南京大学开办的老年大学的学生,是南大离退休教职工和家属。费彝民先生(1908-1988)是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曾担任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先生一生保持文人傲骨,不追逐名利,视富贵...
今季集香江报业前辈费彝民、陈凡及董桥庋藏书画于一堂,所藏者,文人气息鲜明浓厚,反映其兴趣及品评眼光,当中亦不乏直接由画家写赠或艺友转赠之作,艺文界间之交往情谊,可见一斑。 费彝民珍藏名家书画 费彝民(1908-1988),苏州人。北京高等法文学堂肆业,三十年代起加入〈大公报〉,自编辑部记者擢升至上海分馆副经理,...
#新闻之光# 费彝民,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笔名执中、夷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九·一八”事变后到天津,从此正式加入《大公报》社的报人行列。历任《大公报》社编辑部记者、经济课主任、总稽核、上海...
可以说,鹫是潘老最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之一。常见的是以毛纸为载体,而此次现身华艺秋拍的双鹫图盘则别具一格地以瓷为载体,在瓷上作画,且用的为潘老独特的指画技法,布局与《雄视图》极为相类,应为同一时期作品。近现代 费彝民藏潘天寿绘鹫石图赏盘 款识:雷婆头峰;中国石湾人民瓷厂 L:68cm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