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国箴”硕士生党支部自2021年下半年起就与费巩烈士之女费莹如女士结对,常态化开展“服务烈士后人项目”,每月探访费莹如女士,整理烈士的生平事迹,并通过展览和专题交流传播英雄事迹,以...
此亭是浙江大学为纪念费巩烈士遇难60周年于2005年5月建造的。“翻开历史画卷,费巩是20世纪历史上最不该被遗忘的人物之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时的费巩,年仅40岁许。费巩纪念亭落成,这是浙大学子对费巩先生的庄严纪念。每逢烈士纪念日里,浙大师生总会肃立在费巩纪念亭前,由国旗仪仗队向...
费巩的家属和同事们见此事没有人理会,便联名上书到了远东战区参谋长魏德迈那里去,请求他出面营救在美国留过学的费巩。 魏德迈觉得这是一个树立自己威信 的好机会,便亲自去见蒋介石,蒋介石依旧是说并没有抓到费巩。魏德迈走后,蒋介石不放心,又把戴笠叫过来再问,戴笠依然是回答没有抓费巩。但是在魏德迈的关注下,...
《费巩文集》是2005年5月1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弗巩文集》的出版,将有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费巩先生,并从中领略一代求是名师的风采,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内容简介 费巩先生是江苏省吴江具人,生于1905年9月16日,年轻时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自1933年起,在浙江大学任教,担任政治学和经济...
不愿做官,足见民国教授的风骨,然而费巩并不知道,正是出任这个所谓的“训导长”,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浙大校长竺可桢)一、教授成为特务的“清除”目标 费巩上任浙大训导长后,工作堪称兢兢业业,一方面,他致力于改善学生们的生活,抗战时期民生艰难,当时的贵州,更是“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贫困...
画中的男人是个被流放的革命者,而现实中回来的这个男人是随浙江大学西迁到贵州遵义、已经离家三年的教授费巩。 费巩(1905-1945) 无论对于什么家庭,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数年不在家,其生活的艰难程度都可想而知,何况这还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处处兵荒马乱、...
费巩(公元19O5—1945年),原名费福熊,学者,史学家。费父为袁世凯长子袁克定连襟。1925年冬天,费巩在苏州完婚,夫人袁慧泉系袁克定之女。1928年秋,他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学成回国,先后受聘于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主讲政治经济学和西洋历史。费巩见义勇为,敢说敢做。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
《比较宪法》是2007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巩。内容简介 《比较宪法》是费巩教授撰于1933年的著作,1934年3月由世界法政学社出版,世界书局印行,为世界法学丛书之一,被列为当时的大学用书。该书与王世杰、钱端升同名著作相比,更注重原理阐述,因而历久弥新,更具启发意义。可以说,该书长期被学人忽视...
在这场正义对邪恶的斗争中,费巩始终站在进步学生一边,坚定地支持学生的驱郭行动,并终于把郭任远赶出了浙大。通过与校方的交涉和斗争,浙大的师生把费巩当作自己最爱戴的教授。 1937年8月13日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在上海即将沦陷的情势下,浙江大学决定西迁。费巩安抚了母亲和妻子,追随浙大踏上了艰难的西征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