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勠力安家。
“故”,所以;“治狱”,判案;“自安”,保全自己;“死”,被处死。参考译文:守廷尉史路温舒上书说:“我听说从前秦朝有十种过失,其中有一种现在还存在,这就是治理刑狱的官吏。过去在秦朝时,毁灭文献经典,喜好武功勇力。看不起仁义之士,看重治理刑狱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视污蔑中伤,揭露过失的言论被称为妖言。...
小提示:"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候,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
“贵治狱之吏”出自两汉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贵治狱之吏”全诗《尚德缓刑书》两汉 路温舒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路温舒呈上奏书,奏书说: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
《尚德缓刑书》第七十六句是: “贵治狱之吏”, 这是出自于 汉朝 路温舒 所著的《尚德缓刑书》。 附《尚德缓刑书》全文赏析 尚德缓刑书 作者:路温舒朝代:汉朝 汉昭帝逝世, 昌邑王刘贺被废黜, 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 路温舒呈上奏书, 奏书说:昭帝崩, ...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①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誉谀之声日满於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③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
出自《汉书-路温舒传》。其中的文学指的是孔门四科之一的文章博学,与今天作为一门艺术的文学的概念不同。试译之:秦朝统治时期,把学习文章博学作为羞耻,把习武和勇敢作为荣耀,把施行仁义的人当作下贱的人,把管理刑法和犯人的官吏当作高贵的人。秦朝...
孝宣皇帝初即位,守廷尉史路温舒上书言尚德缓刑,其词曰:“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德天下幸甚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是也。昔秦之时,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谓之诽谤,谒过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
守廷尉史路温舒上书曰:“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史是也。昔秦之时,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谓之诽谤,谒过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海内赖陛下厚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