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格会(Quakers,通用名称),又名教友派、公谊会( 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正式名称),兴起于17世纪中期的英国及其美洲殖民地,创立者为乔治·福克斯。“贵格”为英语Quaker一词之音译,意为颤抖者,贵格会的特点是没有成文的信经、教义,最初也没有专职的牧师,无圣礼与节日,而是直接依靠圣灵的启示...
在美国基督教的多元世界中,有一种独特的教派——贵格派(Quakers),它的历史与影响力跨越了两个大陆。1650年代的英国,乔治·福克斯和他的追随者因“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的教义,赋予了这个群体“贵格”(Quaker)的称号,象征着对内心直接启示的追求。他们曾因质疑权威而遭受迫害,促使大量教徒远渡重...
在美国有一个燕麦的牌子叫做Quaker,中文译作“桂格”,它的logo是一个人头,白色的头发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身着贵格派教友服装的一个男子形象。当年,桂格燕麦的创始人买下了由贵格会的教徒创建的一家磨粉厂,并且沿用这个名字,就是看中了贵格会诚信的金字招牌。 还有家喻户晓的Clarks(其乐)鞋,创办者Clarks家族本身...
贵格派教会大力约束他们的成员,信徒中的性侵案数量也少于清教徒或圣公会;他们在处理这种案件时格外严格。结婚前的私通在马萨诸塞的清教徒和弗吉尼亚的圣公会看来是轻微罪,但贵格派教会则可能施以最重的处罚,驱逐出教会。例如,利兹预备教会(Leeds Preparative Meeting)从1692年到1712年的二十年时间处理了三桩这类案件...
在众多激进独立教派中,势力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当属贵格会。它是17世纪中期兴起于英格兰北部的非国教激进宗教派别,又被称为教友派、公谊会,创立者为乔治·福克斯。“贵格”意为颤抖者,源于1650年:乔治·福克斯在一次宗教裁判时警告法官本尼特将在上帝面前颤抖,本尼特反击到:“那么你们就是颤抖者了”。...
贵格派教徒和清教徒的区别? 最基本的信仰是一致的,但1648年成立于英国的贵格会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神秘主义; 二、反对洗礼和圣餐; 三、极端和平主义,反对一切战争。 贵格会的著名成员 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1624-1691),贵格派会建立者。 威廉·佩恩(William Penn,1621-1670),乔治·福克斯好友,美国宾夕法...
最基本的信仰是一致的,但1648年成立于英国的贵格会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神秘主义;二、反对洗礼和圣餐;三、极端和平主义,反对一切战争。
第一位爱尔兰儿童文学桂冠得主Siohban Parkinson的代表作之一,从贵格派小女孩Amelia的视角探究了一战期间(1914年)的阶级、妇女权益、穷富差距等问题。贵格派反对暴力重视和平,主张人人平等。小说中,贵格派中产家庭的破产,让原本属于富小姐阶层的 艾米莉亚与仆人玛丽安的距离变得更近,从而更加了解玛丽安的贫穷和饥饿的家庭...
“贵格派文集”导论 许牧世十七世纪的英国产生了两位历史上的不朽人物,即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和佛克斯(George Fox)。这两人在历史戏台上虽扮演着不同角色——前者以政治领袖出现,且实际上统治英国达十年之久(1649—1658),后者为一无财,无势,无学问,无地位的平民,但凭个人在宗教上的感悟和一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