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资源进一步整合,成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也有所推进。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得以增强,重复进点的问题也逐渐减少和改进。 3、提升了财政审计的层次。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体系、增强财政政策有效性、促进依法民主科学理财和提高预算执行效果为...
审计形式的超前性 我国财政预算运行的基本过程包括财政预算编制、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等三个环节。按照这个运行顺序,从审计形式的角度称之为事前审计,即财政预算审计,事中审计,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事后审计,即财政决算审计。因此,财政预算审计是整个财政审计的第一步,具有超前监督的性质。审计任务的艰巨性 审计...
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对于整顿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5年实施“同级审”以来,审计覆盖面基本达到100%,审计领域不断拓宽,...
审计工作报告主要包括对财政预算管理,资金项目落实和防风险等方面审计意见。财政管理和执行方面,审计聚焦中央预算编制、转移支付下达、资金项目落实等;同时,金融和企业风险也是审计重点,2017-2019年审计报告均披露信贷违规操作、不良贷款等问题,推动有关部门出台系列整改措施。地方财政收支承压下,疫后审计工作增加对地方...
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借以确定各级财政收支是否正确、真实、合规、合法、有效,并对其履行...
一、什么是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国家财政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财政审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宏观性。财政审计涉及财政政策、财政体制、财政制度等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事项,要重点关注政府...
财政预算收入审计是指为审查主管财政预算收入的机关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征收各项预算收入,查核预算收入完成数的真实性、正确性,揭露征收工作中不符合规定和不合理的现象所进行的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审查是否按照国家规定正确征收各项预算收入;(2)审查预算收入的完成数是否真实、正确;完成进度是否...
1月11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了2024年审计工作六大重点,其中财政审计继续成为重点对象。这包括常见的中央财政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税收征管、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与前些年这一会议相比,今年审计署在财政审计方面,提了两个新的关注点,一个是地方招商引资“税收洼地...
国库集中支付情况。通过分析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关注财政部门向财政专户、内部科(股)室账户及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非预算单位账户拨款情况,对疑点资金和单位进行延伸审计,检查是否存在转移资金到账外、变相隐瞒财力、变相挪用财政资金、虚列支出空转收入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