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财产继承,是指从该财产所有权公民死亡时起,其近亲属按照其有效遗嘱或者《民法典》的规定,无偿地取得其遗留的个人财产所有权。 根据继承人继承财产的方式,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不是按照被继承人的遗嘱而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
财产继承是指当一个人去世后,其个人合法财产由法定继承人或遗嘱指定的受赠人取得。 二、继承财产的开始时间 财产继承从该财产所有人生理死亡或宣告死亡之时起发生,死亡之前的任何时间均不发生财产继承问题。 三、继承财产的合法性 遗产的继承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只有合法的继承人才有权继承遗产。 四、继承财产的方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同时废止。具体内容 (一九八...
三、继承人范围:亲情回归,彰显公平 除了遗嘱的形式和真实性保障外,2024年的新规还对继承人的范围进行了扩展。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家庭亲情的重视,还彰显了社会公平的追求。在过去,财产继承主要依赖于直系亲属之间的继承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复杂的继承问题。例如...
所谓财产继承,是指因公民死亡时对其个人的财产进行继承而发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我国,财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继承以被继承人的死亡作为前提条件。死亡一般是指人的自然死亡,也包括法律制度上的宣告死亡。继承是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财产继承是只要被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就可以发生...
在大多数人的想法当中,父母去世以后自然需要由子女来继承遗产,独生子女的家庭就更是如此了,毕竟父母们辛苦大半辈子就是为孩子付出的。现在网上却有人讨论,财产继承迎新规:二零二三年起,四种财产或无法继承,独生子女也不例外。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在继承遗产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问题,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
一、继承的条件:继承的开始: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继承的必要性:存在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人:被继承人立下遗嘱涉及的继承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所涉及的继承人或属于法定继承顺序中的继承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所述行为的,具有继承权。二、继承的步骤:1、...
1.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财产继承的效力顺位为: A.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法定继承 B.法定继承>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继承 C.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继承>法定继承 D.遗赠扶养协议>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我国 《民法典》 第1123条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