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槭(原变种),拉丁名Acer kungshanense Fang et C. Y. Chang var. kungshanense。槭树科,槭属。与秦岭槭A. tsinlingense Fang et Hsieh相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小枝无毛,叶的边缘具圆齿而不成波状;又与苹婆槭 A. sterculiaceum Wall.相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叶的下面无绒毛,叶3裂而非5-7 裂,裂片的...
贡山槭的变种。落叶乔木,树皮灰色,纵裂。小枝圆柱形或微呈棱角状,当年生枝紫褐色,有长圆椭圆形或近于圆形的皮孔,多年生枝紫褐色或深紫褐色。冬芽圆锥状,紫色,鳞片钝尖,边缘纤毛状。叶近于革质;小叶脉仅在背面微显著;叶柄近顶端部分有短柔毛。花的特性未详。果序圆锥状,有毛。小坚果凸起,近于球形、...
尖裂贡山槭(变种)生长于海拔20010-2500米的疏林中。形态特征 本变种较之原种,叶和其裂片特征相近,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嫩时两面有毛,长大后近于无毛,果序长12.厘米,果梗粗壮,长1-5-2厘米,翅果长4-4.5厘米,张开成锐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10-2500米的疏林中。分布范围 分布...
贡山槭,一种属于槭树科的植物,拉丁名为Acer kungshanense Fang et C. Y. Chang。在属的层面,它归属于槭属,拉丁名为Acer。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地区,生长在海拔2500到3200米的环境中。它的命名源自于1966年的《Acta Phytotax. Sin.》杂志,编号为11(2): 180。在中国植物志中...
贡山槭,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原变种,以其科学的分类名称为Acer kungshanense Fang et C. Y. Chang var. kungshanense,展示了其在植物学上的身份。它属于广泛分布的槭树科,科名在拉丁文中为Aceraceae,这个科名反映了其在植物家族中的地位。贡山槭具体隶属于槭属,其拉丁属名是Acer,这是植物学家...
贡山槭(原变种)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它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秦岭槭(A. tsinlingense Fang et Hsieh)有所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贡山槭的小枝表面光滑无毛,而非秦岭槭那种覆盖有毛发的枝条。在叶片的形态上,贡山槭的边缘呈现出圆齿状,而非波浪形,这是它与秦岭槭的明显区分点。另外,贡山槭与苹婆...
360搜索首页 反馈 登录 注册 1/2贡山槭 原图 上一图册 下一图册 贡山槭图册(共2个图册) 2张 贡山槭 (共2张) 4张 贡山槭 (共4张)
2001年,陈又生博士发现一份贡山槭标本有些怪异。其叶5裂,叶背有白色绒毛,果实无毛,表面有显著凸起,这与叶3裂、叶背有黄棕色毛、果实有长毛的贡山槭差别很大。 翅果有长毛的贡山槭 | 翦翳翎 第二年,陈博士便亲赴这份标本的采集地——漾濞县马鹿塘寻找这种植物,几经周折后,终于在村子附近找到了它,并在随后将其...
贡山槭,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灰色,纵裂。小枝圆柱形或微呈棱角状,当年生枝紫褐色,有长圆椭圆形或近于圆形的皮孔,多年生枝紫褐色或深紫褐色。 中文学名 贡山槭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槭树科 种 贡山槭 海拔区间 2000-3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