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用如弹子大1丸,绵裹含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处方】贝母半斤,皂角子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
【通用名称】贝母丸 【其他名称】贝母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组成】贝母45克(煨令微黄) 桔梗30克(去芦头) 甘草30克(炙微赤,锉) 紫菀30克(洗,去苗、土) 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
六君贝母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不知医必要》卷一。主治虚弱之人哮喘,无论已发未发者。组成 党参(去芦,米炒)、贝母(姜汁炒)、半夏(制)各一两五钱,茯苓一两二钱,陈皮一两,白术(净,炒)二两,炙草五钱。用法用量 用竹沥水一茶杯,老生姜汁半茶杯,与各药和匀,晒干后,再和竹沥、姜汁,二次...
贝母丸--《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含化贝母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主治妇人咳嗽不止。组成 贝母(酥炙微黄)、桂心、百合、紫菀(洗去苗土)各一两,款冬花、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去粗皮,涂酥炙令黄)各二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常...
含化贝母丸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含化贝母丸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处方】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
【答案】:答案:贝母丸,中医方剂名。出自《鸡峰普济方》卷十一。具有消痰热,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肺痈,肺痿。
含化贝母丸是一种药名,主治妇人咳嗽不止。出自《圣惠》卷七十。含化贝母丸 【药物组成】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研入...
含化贝母丸 含化贝母丸--《圣惠》卷七十 【处方】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