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1 日,全线恢复战前态势,豫南战役以侵华日军失败、中国军队胜利而告结束。在豫南会战中,敌我双方根据各自军队特点采取了相应作战指导。总体而言,中国军队略高一筹。一是成功运用“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兵法精髓;二是各部队密切协同,全力歼敌,使日军攻击四处碰壁,伤亡惨重,无功而返;三是军民团结一心...
在豫南战役中,许多英雄的故事如繁星般闪烁。比如,某位年轻的连长,在一次突袭中带领士兵们冲入敌阵,虽然身负重伤,但依然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最后一刻。又如,一位年迈的村民,看到日军的暴行,毅然决定加入抗战行列,组织乡亲们进行反击。这些英雄的壮举,犹如一股股暖流,激励着更多的人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正是...
铁山阻击战就是在这期间发生的,它是豫南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7月10日,阵雨时断时续。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舞钢市,寻找铁山阻击战遗址。 铁山阻击战:顽强战斗,伤亡惨重 白东亮是舞钢市尹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舞钢市的历史颇有研究。据其介绍,铁山阻击战其实就是当时的大石门战斗,也叫“舞南战役”。
战役过程 1944年5月下旬,日军结束河南战役转兵向湖南、广西进攻,中共中央鉴于河南境内日伪军兵力薄弱,决定以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发展河南抗战,并指示新四军第5师以一部向河南南部挺进,创建抗日根据地。7月下旬,鄂豫边区党委和第5师决定以淮南支队5个连、信应独立第25团5个连和第38团第3营共1000余人,组成...
汝南作为民国河南第八行政专专员公署所在地,它的首次沦陷,是豫南战役中的一件大事;保安副司令燕鼎九,是豫南战役中殉国级别最高的国军将领,被誉为“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汝南首次沦陷的过程及燕鼎九的牺牲经过,未留下详...
这次战役从1941年的1月一直打到了2月,战役一开始的时候,日军为了歼灭驻守在豫南地区的汤恩伯集团军,不仅抽调了第3师、第17师和第40师的大量兵力。而且,还将日军特种兵一部的军队调来参战,其大致方位则集中在信阳以北的地区。此次战役中所有参战的日军部队,皆由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统一指挥调度。
日军从1939年开始进攻河南,但是直到1944年、也就是在5年之后的“豫湘桂会战”,方始突破国军在河南的防线;作为日军的一个主攻方向,河南抗战在危难时的中国,起到了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意义不亚于二战时苏联抵抗德军的“列宁格勒战役”。 下面详述三次会战的全过程: ...
日军各路兵马在2月20日已撤至先前的防地,豫南战役正式结束。第五战区损失官兵约1.6万人,日军伤亡估计在1500人左右。战后,第五战区对日军进犯范围的侦察不确导致战略上的失误,错失歼敌良机。国军在战役尾声未能有效追击,让日军逃脱。这场战役双方在战略上打了个平手,但对汤恩伯的战术转变和日军战术...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战役经过 日军为寻歼在豫南的中国军队汤恩伯集团军,抽调第3、第17、第40师及特种兵一部,集中在信阳以北地区,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_部和一郎指挥进攻豫南。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3个集团军共8个军组织防御,将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辖第13、第85、第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