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突眼长蝽(Chauliops fallax Scott)又名大豆长蝽,属半翅目,长蝽科。我国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区及陕西省发生较重。主要刺吸为害大豆、绿豆、小豆、菜豆及豇豆等豆类作物的叶片。为害状 豆类在幼苗期受害最重。叶片被害处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扩大连成不规则黄褐斑,严重时叶片枯落,造成...
豆突眼长蝽的成虫体长为2.8~3.2毫米,宽度约1.15毫米,呈现出短而厚的体形,其体壁坚实且颜色从红褐至黑褐色,表面布满大刻点,刻点内部则覆盖有鳞片状毛。头部以及前胸背板呈现出栗褐色至黑褐色的颜色,而头与身体成垂直状态,眼则位于眼柄上,复眼为黑色,眼柄长且能向上侧方伸出。触角中,第1...
豆突眼长蝽豆类叶部刺吸害虫。又名大豆长蝽。学名Chauliops fallax Scott。半翅目,长蝽科。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区及陕西省,湖南西部发生较重。被害豆科植物叶片初现黄白小点,后扩大连成不规则黄褐斑,严重时叶片脱落,豆株生长迟缓,结荚少。成虫体长2.3~2.6毫米,体...
大豆豆突眼长蝽田间识别、生活习性及 防治方法 豆突眼长蝽属半翅目长蝽科,是为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 不仅严重为害菜用大豆(毛豆),同时也为害菜豆、豇豆等,作物整 个生长期均可发生,造成叶片褪绿变色、植株提前枯萎死亡,田间易 与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相混淆,如不及时合理防治,易造成作物减产。 本文介绍了其田间...
1、豆突眼长蝽在贵州每年发生2代,湖南3代,江西4代,以成虫在土缝、石隙及落叶下越冬。 2、凡冬季温暖以及翌年5月份气温高、雨量少的年份春大豆突眼长蝽发生量就大。高温干旱季节,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 3、夏大豆受害轻,春、秋大豆受害重。一般山区坡地重于平原。连作地发生重于轮作地。 4、豆突眼长蝽的...
豆突眼长蝽在湖南和江西的繁殖周期和产卵时间不同,但总体上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模式相似。它们主要在春季开始活动,产卵,并在夏季进入繁殖高峰期。成虫和幼虫在秋季再次产卵,然后开始越冬。这一过程体现了豆突眼长蝽对环境和季节变化的适应性。豆突眼长蝽的繁殖周期和产卵时间在不同地理位置有所不同,...
内容提示: 黄豆突眼长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威 丰县植 保站 刘光 现 突眼长蝽是 我县黄豆上近年发现的主要 害虫, 在各 地均不同程度为害, 但 尚未见 过报 道 。该虫 l978年 在大田坝区大坝村 初见, 对 我县黄豆产量影 响很大, 一般造成减产 1~ 2 成, 严重时减 产 四成 以上 。为 摸索 突...
豆突眼长蝽的识别与防治 豆突眼长蝽(Chauliops fallax Scot)属半翅目长蝽科,是为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报道,国内豆突眼长蝽分布区域为河北,山西及其以南地区与陕西,四川,云南,西藏一线及其... 司升云,望勇,刘小明,... - 《长江蔬菜》 被引量: 0发表: 2016年 ...
【摘要】:<正>豆突眼长蝽(Chauliops fallax Scot)属半翅目长蝽科,是为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报道,国内豆突眼长蝽分布区域为河北、山西及其以南地区与陕西、四川、云南、西藏一线及其以东地区,在长江以南特别是江西、湖南、四川局部地区密度较大,发生严重,一般受害地块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高达30%以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