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豆荚螟、大豆荚螟、豆蛀虫、豆荚蛀虫。幼虫危害叶、蕾、花及豆荚,卷叶危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籽粒,荚内及蛀孔外常堆积粪便,轻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则把整个豆荚蛀空,受害豆荚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和枯梢。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一条白色...
豆荚螟 学名: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又称豆荚斑螟。鳞翅目, 螟蛾科。成虫体灰褐色, 长9~12毫米, 翅展20~24毫米; 前翅狭长, 黑褐与黄褐色鳞片混杂,近翅基色泽较暗, 前缘从基角至顶角有一白色纵带,沿中室内侧有一橙黄色横带, 外侧有淡黄褐色宽带;后翅灰白色, 沿外缘有一条褐纹(见图)。幼...
选种抗虫品种。种植大豆时,选早熟丰产、结荚期短、豆荚毛少或无毛品种种植,可减少豆荚螟的产卵。 降低病虫基数。收获期及时将田间病残体清除出田,或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深翻入地,可降低病虫基数。 释放天敌。在豆荚螟卵孵化盛期释放赤眼蜂,对豆荚螟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施用白僵菌。...
豆荚螟的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落花,摘除被害的豆荚和卷叶集中烧毁,做好田园清洁,以减少虫源,减轻危害。 2、物理防治:可在田间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据实际应用效果看,使用灯光诱杀的效果还是很明显。 3、化学药剂防治,也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一般在钻蛀性害虫防治应抓住卵孵化高峰用药,可选用的药剂有阿...
豇豆荚螟又称豆野螟、豆荚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24-26毫米,暗黄褐色,前、后翅均有紫色闪光,前翅中室端部有1个白色透明带状斑,中室内和中室下各有1个白色透明小斑;后翅外缘黄褐色,其余部分白色半透明,内有3条暗棕色波状纹;卵为椭圆形,淡绿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黄...
增加药液的附着面积,提高用药效果。喷药时要喷施均匀,在花蕾、豆荚以及叶片上都要喷洒到位,包括落在地上的花和荚也要注意喷洒。要想提高豆荚螟的防治效果,在打药时,要选对药剂,注意打药方法,在现蕾时打药,防治效果好。同时田间的杂草、病株也要及时地清除,减少虫源的生存地方。
豆荚螟在夏秋季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一定要提早防治,大豆初花期,也就是在幼虫3龄前,是防治豆荚螟的最佳时期,每亩用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0毫升,或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25毫升,也可以用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20毫升,三个药剂任选一种,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每10天喷一次,要连喷2次,...
使用生物农药:可以喷一些像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这样的生物农药,这些农药里的微生物会感染豆荚螟,让它们生病死掉,而且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小。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可以选一些专门杀豆荚螟的药,比如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维盐、氯虫·高氯氟等。这些药能有效杀死豆荚螟的幼虫和成虫。 喷药时机:要在豆荚螟的...
豆荚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世界性分布的豆类害虫,我国各地均有该虫分布,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受害最重。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为豆科植物,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蛀荚为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瘪荚,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