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卷叶螟以幼虫危害叶片,造成卷叶。幼虫躲在卷叶内取食叶肉,残留叶脉,影响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大豆落花落荚。经田间调查,大豆卷叶螟平均被害株率19%,平均百株虫量5头。防治措施 8月份,降雨较多,田间湿度大,天气转晴后温度较高,有利于大豆卷叶螟发生。种植户应抓住有利时机,根据田间...
幼虫尚有转移为害习性,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有时也作一新茧化蛹,蛹期约10天左右。大豆卷叶螟喜多雨湿润气候,一般干旱年份发生较轻。生长茂密的豆田重于植株稀疏田,大叶、宽叶品种重于小叶、窄叶品种。 防治方法 及时清理田园内的落花、落蕾和落荚,以免...
它们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适宜的水分、光照和温度条件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而大豆卷叶螟则是一种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习性。它们以大豆等植物的叶片为食料来源,对大豆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此外,大豆卷叶螟还具有迁飞性,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迁徙。 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
3、大豆卷叶螟的药剂防治 当前防控大豆卷叶螟的重要手段,应在各代卵孵始盛期(查见田间有1%-2%的植株有卷叶危害)开始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次。可选用的药剂有虫酰肼、阿维菌素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豆卷叶螟 蔬菜类-果菜类-豌豆 【为害症状】 大豆卷叶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为害大豆、豇豆、菜豆、扁豆、绿豆、赤豆等豆科作物,是豆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市。 幼虫将单个叶片卷成筒状,或将邻近的2-3片叶连叠起来,做成筒状,...
大豆卷叶螟蛹大豆卷叶螟以为害大豆为主,长江以南发生较重,在浙江年发生2~3代,南方地区年发生4~5代,以蛹在残株落叶内越冬。浙江常年约在5月上、中旬羽化,8~10月为发生盛期,11月前后以老熟幼虫在残株落叶内化蛹越冬。成虫夜出活动,具趋光性,雌蛾喜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散产于叶背,每雌产卵平均在...
豆卷叶螟的防治方法有三种主要途径,分别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药剂防治。农业防治中,应适时清除豆田内的落花、落荚,并将受害的卷叶和豆荚摘除,以减少虫源的积累。物理防治则涉及到在豆田中设置黑光灯,以吸引并诱杀成虫,减少成虫在田间的繁殖。这一方法利用了豆卷叶螟对特定光源的趋性,有效控制了...
人工捕捉幼虫。在大豆卷叶螟幼虫发生初期及时查看并摘除田间卷叶,消灭田间幼虫或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药剂防治。在害虫各代发生期,查见有1%-2%的植株有卷叶为害时开始防治,隔7-10天防治一次,连治2次。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480克/升毒死蜱乳油、100克/升顺式氯氰菊酯乳油等药剂,根据说明书要求使用。
豆卷叶螟,又名豆蚀叶野螟、大豆卷叶虫,对大豆、豇豆、绿豆、赤豆、菜豆、扁豆等豆科作物造成危害。成虫特征显著,体长约为10毫米,呈现黄褐色,胸部两侧布满黑纹。其翅膀覆盖有黑色鳞片,前翅边缘为黑色,内侧有三条黑色横纹,外侧则布满黑点。后翅边缘同样为黑色,仅由两条黑色横线构成。末龄幼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