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马晶、谭立英夫妇带领科研团队创办了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是不足的,因为作为知识分子,我们觉得做学问、做技术是我们的长项,但不愿意经商做企业。”谭立英说,直到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热情的鼓励,彻底改变了她和马晶的思想观念。“今年5...
如今,我省为马晶和谭立英这样的科研创新人员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 2016年,马晶、谭立英夫妇带领科研团队创办了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是不足的,因为作为知识分子,我们觉得做学问、做技术是我们的长项,...
因为,经过20多年的相互磨合,马晶和谭立英不仅培养了一支过硬的科研团队,也打造了卫星激光通信产品的产业生产链。坚守在科研一线多年,马晶、谭立英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父亲生病,谭立英却没有时间去陪伴,直到父亲已经昏迷,家里人才不得不告诉她,于是她和马晶连夜冒雪开车赶到老家鞍山,才得以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因为,经过20多年的相互磨合,马晶和谭立英不仅培养了一支过硬的科研团队,也打造了卫星激光通信产品的产业生产链。 坚守在科研一线多年,马晶、谭立英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父亲生病,谭立英却没有时间去陪伴,直到父亲已经昏迷,家里人才不得不告诉她,于是她和马晶连夜冒雪开车赶到老家鞍山,才得以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失去...
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忠诚践行航天梦,复兴使命化于心,马晶和谭立英,铺就的是漫漫天光路。 年轻时的马晶(左)与谭立英。 如今的马晶和谭立英正在调试设备。 缘起——普通教师挑战世界难题 星地激光通信属于卫星激光通信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将卫星和地面用激光链接起来,形成星地信息高速公路,进行数据的传输。
黑龙江日报12月20日讯 “2017年4月12日,载有团队制造的激光通信终端的实践十三号高轨卫星发射入轨。在近4万公里远的卫星与地面站之间,攻克光束‘针尖对麦芒’般的高精度捕获难题,成功实现光束信号的快速锁定和稳定跟踪。”日前在“龙江楷模”发布仪式颁奖现场,马晶、谭立英夫妇回忆起那个时刻,依然激动不已。
这一年,马晶55岁,谭立英54岁。 新高——围地球建一个光网络 2017年4月12日,载有马晶谭立英团队研制的激光通信终端的高轨卫星发射入轨,进行国际首次高轨卫星与地面间双向5Gbps高速激光通信试验——从距离近4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星对地、地对星,精度远高于针尖对麦芒的两束光相互牢牢锁定,始终精确对准并实现通信。
马晶、谭立英团队用20余年的坚守与执着,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快速捕获、稳定跟踪和高质量通信,为我国建立空间激光高速实时信息网络奠定了工程和技术基础。 为国追梦 ——记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马晶谭立英团队 马晶、谭立英团队用20余年的坚守与执着,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快速捕获、稳定跟踪和高质量通信,为我国建立...
哈工大教授马晶成功入选2017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团队)”。2017年,马晶、谭立英教授团队负责的国际首次高轨卫星星地双向高速激光通信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航天技术尖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后续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等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马晶谭立英团队马晶、谭立英团队用20余年的坚守与执着,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快速捕获、稳定跟踪和高质量通信,为我国建立空间激光高速实时信息网络奠定了工程和技术基础。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晶走上领奖台,从李克强总理手中接过了大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