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杨万里诗歌奖”提名奖获奖作品 ——《槟榔屿》(组诗)谢夷珊 谢夷珊组诗《槟榔屿》以悲悯之心向万物致敬,多角度推出一幅幅色彩明丽、风格清新的风情画,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绘就了人间的真善美。 《槟榔屿》(组诗)节选 槟榔屿 那么多的槟榔奔跑,...
来自桂东南边陲小城的诗人谢夷珊,以其跨越二十年的诗歌写作,在当地的“鬼门关——北部湾岸”文化气候之间,犁出了一方独特的诗歌田园。其在水域文化里所派生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汉语诗学、物我一体的生命理念,以及对生命里终极情感至情至性的观照和探寻,呈现出了岭南当代诗学一个新鲜的精神面貌。一、以幽深的韵调去...
对南方以南的一次诗意书写 ——读谢夷珊组诗《槟榔屿》 朱山坡 近来,在文学界、美术界和电影圈不断有人提到“南方以南”的表达。“南方以南”从地域上是指江南以南,大抵上包括两广、海南等地。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带,它的陌生感和丰富性...
《兰卡威一日》收录了诗人谢夷珊的作品,充满了南方的气息和风味。作品描绘了蕉风榔雨、北仑河畔的景象,以及鸟族盘旋、平原霜露的场景,构建了一个八桂世界的诗性空间。这些作品根植于诗人对南方平原、乡野、植物的实感体验和心理认同,将这种体验内化为文学表达的习惯。诗集透露出一种兼具地方精神和世界观念的文化意识...
诗集中谢夷珊的足迹从湘桂边地到滇地再到粤桂边地和北部湾,从沅江到怒江再到湛江徐闻的浪漫海岸……这些场景进入诗作后无不充盈着地方特色。诗集中的诗歌主题涉及鱼虾、河流、桃花源、白鹭、喜鹊、水稻、麦浪、杧果、花山岩壁、梅花、红米、荔枝林、云开大山……谢夷珊用多彩的元素勾勒着诗意的出口,在作品中或...
多年前,我读过一篇随笔,题目叫《谢诗人》,作者是文中主人公谢夷珊的北流籍同乡,著名诗人、小说家林白。《谢诗人》发表在《南方周末》上,这份报纸我收藏过,只是一时难以翻寻到。我记得,在文中,林白调侃说,谢诗人的样貌跟他所在的体面的单位没一点沾边,但不妨碍他写出忧伤的诗,典雅的句子。
所属专辑:《诗歌月刊》有声版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时间落差 作者:谢夷珊 回忆让我羞愧。父亲,从远方归来, 一改往昔的喋喋不休。我困惑如初, 连自己都不曾待见,时间顺着青藤爬过 夕照的背墙,每天均游走在 河岸小屋。四周的沙垒无不裸露在 虚构的岁月中,我竟无从逃避, 抵达来日的虚空。我所描述的现状, 或...
2024年10月26日晚,“南方诗歌的写作姿态 —— 广西诗人田湘、谢夷珊、吉小吉诗歌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文科综合楼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谭五昌、山东大学教授孙基林、《中文学刊》总编社长庄伟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东南大学教授王珂、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陈爱中、暨南大学教授赵黎明、深圳大学教授黄永健、同济大学教授王...
胸怀太平洋连接印度洋的沧桑逝水丨谢夷珊 来源:《诗刊》2023年第3期“方阵”栏目 克拉地峡 克拉地峡那么窄,很快就抵达它边界, 蓝白大巴高速行驶,载我去春蓬府。 据说在那儿海滨逗留是异常美好的, 美好的日子犹如马来半岛一般长, 穿越克拉地峡,我不再遥想马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