谠正(1).正直。《北史·杜弼传论》:“识学甄明,发言谠正。”《旧唐书·李固言传》:“训注诛, 文宗 思其谠正, 开成 元年四月,复召为平章事,判户部事。”(2).指正直的言论。《晋书·武帝纪》:“帝宇量弘厚,造次必於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於人。”《旧唐书·裴度传》:“夫人臣事君,唯忠与义,大...
谠正,汉语词汇。 拼音:dǎng zhèng 释义:1、正直。2、指正直的言论。 谠正的字义分解 谠 拼音 dǎng 部首 讠总笔画 12 谠[ dǎng ] 1. 正直的(言论)。 如 谠议。谠论。谠言。谠辞。 [更多解释] 正 拼音 zhèng,zhēng 部首 止总笔画 5 正[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 如 正午。
成语(Idiom):谠正发音(Pronunciation):páng zhèng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正确而明智的劝告或建议。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谠正是由“谠”和“正”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谠”意为明智地劝告或规劝,表示正确的忠告;“正”意为正确、公正、正直。谠正的含义是指明智而正确的劝告,是指以正确的态度和观...
谠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为正直,具有鲜明的道德立场。在古代,常用于形容君子的言论,强调其言辞的公正与诚实。在现代语境下,这一词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评价那些敢于直言不讳,敢于揭露社会不公的言论或行为。在政治领域,谠正的言论往往被视为宝贵的批评声音,能够促使官员和组织更加廉洁公正。在...
谠正,意为正直,是一种在言谈举止中体现的真诚与坦率。在历史文献中,它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敢于直言不讳、公正无私的人物。例如,《北史·杜弼传论》中提到:“识学甄明,发言谠正。”这里描述了杜弼作为一位学者,其言论和行为都充满了正义与正直。同样的,《旧唐书·李固言传》也记载:“训注诛...
谠正 首页>汉语词典 《谠正》 词语谠正 拼音dǎng zhèng注音ㄉㄤˇㄓㄥˋ 解释1.正直。 2更多:https://www.bmcx.com/.指正直的言论。 其它“谠”字典“正”字典
谠正 《谠正》 更新时间:2023-07-06 03:28:17 词语谠正 拼音dǎnɡ zhènɡ 书写谠正 解释 1.正直。 2.指正直的言论。
谠正 词语名称:谠正 词语读音:谠(dǎng)正(zhèngzhēng) 词典解释: 1.正直。 2.指正直的言论。 谠议谠辞谠谋谠论谠词谠规谠理谠直谠言谠臣谠切谠人 诚谠 忠谠
正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体现在言行举止之中。在古代文献中,正直的描述经常出现,如《北史·杜弼传论》中有“识学甄明,发言谠正”,这里的“谠正”指的是发言正直。同样,《旧唐书·李固言传》中的“文宗思其谠正”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对其正直言论的赞赏。正直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标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