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臣 [ jiàn ché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àn chén ] 直言规劝之臣。 掌谏诤的官员。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jiàn chén)1.直言规劝之臣2.掌谏诤的官员。所谓谏臣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
史鱼的忠诚与远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战国邹忌:巧言善谏,广开言路 邹忌,齐国重臣,他凭借智慧和口才巧妙地向齐威王进谏,使齐国上下广开言路,国力日渐强盛。邹忌的谏言艺术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与谋略,更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战国触龙:温情谏君,化解危难 触龙,赵国老臣,他以温和而有效的谏言闻名于世...
商容殷商时期贤德的谏臣楷模,本视频由后人评史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谏臣前仆后继,被处死者达二十七人之多。茅焦不顾生死,执意进谏。直至秦始皇幡然醒悟纠正错误。这则记于《说苑·正谏》的君臣之间纳谏、进谏的政治佳话使得茅焦名留千古。 魏徵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
魏征在唐朝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但他却从不畏惧权势,敢于直言不讳。他的直言不仅让他赢得了“谏臣”的美名,更让他成为了李世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顾问。1. “三顾茅庐”的智慧 在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建立政权时,魏征便以其卓越的才能和独到的见解,逐渐获得了皇帝的重视。李世民常常会在朝会上询问魏征的意见,而魏征...
魏征,唐朝重臣,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谏臣,在位期间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主张,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多为太宗采纳。 太祖李渊在位时,魏征曾辅佐太子李建成,几次劝谏太子除掉其弟,即后来的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太子被杀,太宗派...
唐宋的两位“谏臣”,为何均诞生于冀南一个小县,有何特殊之处?在我国古代,一些忠君报国、刚正不阿的官员喜欢向皇帝提意见建议,特别是对皇帝做出的不当决策,甚至冒着被皇帝杀头的危险“犯颜直谏”,规劝皇帝改正过失,这样的人往往会被史书给予很高的评价,还给予“谏臣”的美誉。清朝康熙年间刘源绘制《凌烟...
靠着一个个“前赴后继”的谏臣的“续命”,大明朝国祚延绵276年。 让我们盘点明朝著名的十位谏臣,以示昭彰和敬仰。 01:弹劾严嵩,含冤而死:杨继盛 杨继盛是嘉靖一朝著名谏臣,他31岁中进士,历任南京吏部主事、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
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