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卷二:调肝散 药方名称调肝散 处方当归、生地、白芍药、川芎、柴胡、山栀、黄芩、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肝虚劳伤,筋挛烦闷,眼目赤涩,毛焦色夭,腹痛,指甲痛,咳则胁下痛,口苦口酸,筋骨酸疼,寒热咳逆,肝血不足而有火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调肝散(《仁斋直指方》)【组成】制半夏15g 辣桂、当归、川芎、牛膝、细辛、木瓜各10g 炙甘草、石菖蒲、酸枣仁(荡去皮、微炒)各5g【用法】为粗末,每次10g,姜5g,枣2枚,水煎服。【主治】寒邪凝结,血郁湿滞,腰常酸痛,或日轻夜重...
调肝散的功效与作用是有疏肝养血、祛火、清热解毒的效果。调肝散是由炙甘草、酸枣仁、生姜、大枣、石菖蒲、半夏、肉桂、当归、木瓜等等多种中药材研制而成。可以治疗肝脏疾病引起的不良症状,比如肝火旺盛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症状,能促进身体代谢功能恢复正常,排出体内火气得到缓解作用。
【别名】犀角汤 【处方】犀角屑1分,草龙胆半分,黄耆半两(炙锉),大黄1分(炒过),桑白皮1分(炙锉),钩藤钩子1分,麻黄1分(去根节),石膏(别研)半两,栝楼实半两(去瓤皮),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败肝脏邪热,解散斑疹余毒
调肝散制半夏、肉桂、当归、木瓜、川芎、牛膝、细辛、石菖蒲、炙甘草、酸枣仁、生姜、大枣。 原文主治积怒伤肝,而为腰痛。 方证要点为:晨醒腰痛、起床得减,小便正常、苔白不渴。 即晨起腰痛,活动则舒。...
调肝散治肝郁腰痛 腰痛一证,有风湿、湿热、肾虚、瘀血、脊椎受损、腰椎间盘突出之分。 肝郁腰痛,以平时不痛,天将明时才痛为其辨证要点。说明既非外感实邪,又非内伤虚损,是由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利所致。...
该药主要是调补肝肾得的,治疗肝肾阴血不足,经来量少,色淡,经行或经后小腹作痛,腰膝酸软,或有...
调肝散,源自古代医书《仁斋直指》卷十八,其配方包含多种中草药以调和肝脏功能,旨在治疗特定病症。主要成分包括半夏(经过处理的0.9克),辣桂、宣木瓜、当归、川芎、牛膝以及细辛,每种药草的用量分别为0.6克。此外,还有石菖蒲、酸枣仁(经过汤浸去皮,轻微炒制)和炙甘草,每种的剂量均为0.3克...
按:调肝散出自宋代《仁斋直指方》,原方主治简单描述为“郁怒伤肝,发为腰痛。”这样的解释我们只知道这类腰痛与情绪或压力有关,却很难精确到具体的方证依据,掌握其方证要点:“晨起腰痛、起床得减,小便正常⑻Π撞豢省!贝嘶颊叻洗朔街ひ悖┖笮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