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茯苓、白术通过健脾利湿,帮助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减少湿邪困扰。 缓解疲劳:调元汤具有滋补性质,对于因气血不足导致的疲倦乏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适用人群: 适用于气血两虚者,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萎黄、精神不振、乏力、心悸等。 可辅助治疗因气血不足引发的疾病,如慢性病后期康复阶段。 调元汤在使用时应...
今天沈医生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个人参调元汤,就是以温补一身阳气为根本,从而达到一个运行气血,濡养肌肉的效果,古书记载它可以“主一身麻木,四肢倦怠”。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方子吧。人参调元汤用到的药物分别是人参,黄芪,甘草,肉苁蓉,沙参,白芍,川芎和五味子。首先起到温补阳气作用的就是人参,黄芪,甘草和...
钱乙的“调元汤”,又叫做钱乙“黄芪汤”,原方只有4味药,别搞错了。 原方:黄芪1钱,人参5分,炙甘草2分半,白芍5分。(古代原方剂量) 我按照现代剂量换算如下:黄芪3克,人参1.5克,炙甘草0.7克,白芍1.5克。 钱乙的调元汤主要是给儿童喝的,用药和剂量都特别少。 历史上的调元汤和黄芪汤有很多,大家别搞错了。...
人参调元汤 人参调元汤是中医方剂名。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组成 人参2钱,沙参2钱,黄耆2钱,甘草5分,肉苁蓉1钱,白芍1钱,川芎1钱,北五味27粒。主治 一身麻木,四肢倦怠。
功能主治奇脉亏损,经水不调,肢节酸痛,腰痛气滞,心摇神怯,晕眩。 用法用量加桂圆肉5个,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 《幼科指南》卷上:调元汤 药方名称调元汤 处方黄耆1钱,人参5分,炙草2分半,白芍5分。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大病之后,浑身壮热,欲成慢惊风者。
升血调元汤,中成药名。由黄芪、鸡血藤、骨碎补、何首鸟、党参、佛手、女贞子、麦芽组成。具有益气养血,补肾健脾的作用。用于提升外周血白细胞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虚弱。功能 益气养血,补肾健脾。有效期 24 月 性状 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主要功效 益气养血,补肾健脾。适用...
《医方简义》:调元汤 【处方】 生地4钱,阿胶(烊冲)1钱,白芍(酒炒)2钱,当归2钱,茺蔚子(炒)3钱,泽兰2钱,杜仲(盐水炒)2钱,天冬3钱,鹿角霜2钱。 【功能主治】 奇脉亏损,经水不调,肢节酸痛,腰痛气滞,心摇神怯,晕眩。 【用法用量】 加桂圆肉5个,水煎服。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专门治疗麻木的方子,人参调元汤,由人参、沙参、黄芪、甘草、肉苁蓉、白芍和川芎组成。其中方中人参、黄芪用来补气,人参大补五脏元气,黄芪益气固表,二者合用,内外气同补,从而补足全身之气;白芍、川芎用来养血活血,调经络,白芍味酸,中医认为酸能收敛,因此白芍可以收入体内气血,不让...
黄芩调元汤 黄芩调元汤主治元气素虚,痘收靥,热一向不已,脉迟形怯,热而喜睡者。方剂名称 黄芩调元汤 药物组成 黄芩、人参、麦门冬、炙甘草、当归。处方来源 《片玉痘疹》卷十二。方剂主治 元气素虚,痘收靥,热一向不已,脉迟形怯,热而喜睡者。用法用量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