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肉孜节,是中东及中亚(还有我国维吾尔、哈萨克、撒拉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民族)穆斯林的节日,也译纳吾肉孜节(波斯语:نوروز,拉丁化:Nowrūz,国际音标:[nouˈɾuːz],意为“新的一天”或“新的光明”)。每年自3月21日,农历春分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也有人把3月份称之为“...
1. 诺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塔吉克族等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 2. 该节日通常在公历3月21日左右,有些人也将3月称为“诺肉孜月”。这一节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在叶尼塞河流域采用生肖纪年法之后。它每年在岁首举行,象征着辞旧迎新。 3. 在这一天,各个民族都会按照自...
诺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塔吉克族等民族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关于诺肉孜节的详细介绍: 一、节日时间与意义 时间:诺肉孜节通常在公历3月21日左右,这一天正值柯尔克孜历的一月十日,被视为新年之始,持续3天至15天不等,因此也有人把3月份称为“诺肉孜月”。 意义...
诺肉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前后,即农历的春分,在这一天,柯尔克孜族人要吃“阔缺饭”。柯尔克孜族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连续七年发生罕见的自然灾害,第七年每家仅剩下最后一点点麦面和干羊肉块。 在一个春分时节,家家把剩余的食物倒入锅里,做成稠粥,一边吃饭,一边祈祷天神消灾灭难。此时阳光突然明媚...
诺肉孜节 来源:民族节日 诺肉孜节,也译诺鲁孜节、纳吾肉孜节 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的...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1日电(马锴、李冰霄)早春的暖阳刚刚爬上山顶,天山北麓的巩留县阿拉尔村就已欢腾起来,“黑走马”舞曲随着“纳吾鲁孜饭”的香气升腾,盘旋在欢庆“诺肉孜节”的人们头顶上空。 诺肉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前后,即农历春分,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
1. 诺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塔吉克族共庆的节日。2. 这一节日通常在公历3月21日左右,也有人将3月称为“诺肉孜月”。该节日起源于大约叶尼塞河流域开始使用生肖纪年法之时。每年新年伊始举行,象征着告别旧岁和迎接新春。3. “诺肉孜”一词源自波斯语,...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远方的家]特别节目《大好河山》——守望长城(7) 诺肉孜节:春天的盛会 选集 更多 《远方的家》 20250307 中国自然秘境 “冷极”的冬日奇观 《远方的家》 20250218 畅游边疆(20) 有一种浪漫叫保山 《远方的家》 20250206 雾凇之都 江城吉林 ...
春分一到,白昼渐长,草木复苏,中亚一些民族迎来重要的节日“诺肉孜节”,意为开春,要吃诺肉孜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诺肉孜粥是用杂粮熬的肉粥,有绿豆、红腰豆、鹰嘴豆,还有羊肉、鸡肉,外加新发的野菜。 野菜有苜蓿芽,另外一种不认识,柴火灶,大锅,不停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