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学》是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卓明。本书阐释了孔子、孟子、荀子、子思、老子、屈原和晏子等的学说要旨、尤重教育思想 内容介绍 本书阐释了孔子、孟子、荀子、子思、老子、庄子、驺衍、韩非、惠施、公孙龙、墨子、苏秦、吕不韦、管子、许行、计然、屈原和晏子等的学说要旨、尤重教育思想。作...
不过即便如此,当下学界对“诸子学”之于中华文化复兴作用的认识莫衷一是:倡导“经学”“儒学”者秉承陈规,视“诸子学”为细枝末节;研治西学者又将“诸子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并视为前现代的产物;即便“诸子学”研究从业者,也或扎根故纸堆整理国故,或借哲学发明特定理论意涵。究其原因,无不与缺乏对“诸子学...
总结起来,《子藏》、“新子学”、《中国诸子学通史》成为了方勇教授及其团队诸子学研究的三驾马车,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又齐头并进。在学术平台及学术梯队的搭建上,中国诸子研究院主办的《诸子学刊》于2017年入选CSSCI学术集刊,成为海内外诸子学研究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研究院亦凝聚了一大批诸子学研究者,在院...
欢迎关注公众号.诸子学. 《孟子》一书共七篇,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
这样的诸子研究,很大程度上成了学者的游戏或者生存的手段,研究日渐琐碎化。新一代学者缺乏横向视野,所做的研究更多是掘井式的,但由于视野狭隘,可供开掘的有价值的井也越来越少,使诸子学的生机不免走向衰微和枯竭。出土文献对于诸子学的刺激 20世纪70年代开始,马王堆帛书、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
诸子学略说 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家,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盖中国学说,其病多在汗漫。春秋以上,学说未兴,汉武以后,定一尊于孔子,虽欲放言高论,犹必以无碍孔氏为宗。强相援引,妄为皮傅,愈调和者愈失其本真,愈附会者愈违其解故。故中国之学,其失不在支离,而在汗漫。自宋以后,理学肇兴...
历史知识> 诸子学 简称子学。研究诸子学说的学问。与经学、史学相对。“诸子”泛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庄子·天下篇》把春秋战国百家之学,概括为邹鲁之士,墨翟、禽滑釐,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惠施等派别,分别予以评论,开“子学”先河。《荀子》的《非十二子》和《解蔽》...
此数子者,学问途径虽不同(安定修己之语多,治人之语少;仲车则专务修己,不及治人;永嘉诸子偏重治人,东莱亦然;习斋兼备二者,东原初意亦如此,惟好驳斥宋人,致入棘丛),要皆以修己治人为归,不喜高谈心性。此派盖出自荀子,推而上之,则曾子是其先师。 明心见性之儒,首推子思孟子。唐有李习之(翱),作《...
近代诸子学研究的义理转向 作者:黄燕强(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乾嘉是经典考据学盛行的时代,学者因探究儒经义理而兼及诸子典籍,其意本在以子证经、释经,其结果是先秦子书因朴学的兴起而复活。朴学方法论的经典表述是戴震的“由字通词,由词通道”,即由考文、知音而后通达于道体。诸子学研究也是如此,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