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诸司使 官名统称。唐朝后期始置,多以宦官充任。五代改用武臣。宋初尚有实任者,后多不领本职,仅为迁转之阶。分东、西二班,各二十使。东班有皇城使、翰林使、尚食使、御厨使、军器库使、仪鸾使、弓箭库使、衣库使、东绫锦院使、西绫锦院使、东八作使、西八作使、牛羊使、香药库使、榷...
历史知识> 诸司使 官名统称。唐后期始置,多以宦官充任。五代改用武臣。宋初尚有职掌,嗣后渐成阶官,除特殊情形外,仅为叙迁之阶而无实际职务。诸司使分东西二班,各二十使,东班为皇城使、翰林使、尚食使、御厨使、军器库使、仪鸾使、弓箭库使、衣库使、东绫锦院使、西绫锦院使、东八作使、西八作使、...
内诸司使 内诸司使,唐朝宦官担任的各种使职差遣,简称内史、中使。
“唐末诸司使,内臣(宦官)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枢密使 B. 枢密使是皇帝的心腹之臣 C....
唐朝是个盛世,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内诸司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的职责可是多得很,负责从财税到司法,再到各种行政事务,简直就像是个大管家。想想看,能在这样一个大时代里掌控内政,那绝对得有两把刷子。 这内诸司使的演变,也是一个传奇故事。最开始的时候,内诸司使可能就像小孩子一样,没什么话语权,大家都...
唐设内诸司使,悉拟尚书省:如京,仓部也;庄宅,屯田也;皇城,司门也;礼宾,主客也。虽名品可效,而事任不同。 所谓“事任不同”,当指职掌有区别,这也是对的,但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内诸司使的设置又是侵夺了尚书省职权;而且不仅如王旦之说“悉拟尚书省”而已,自三省以至卿监,很多设有对口或相关的北卫诸司...
唐后期的内廷与南衙一样,自玄宗之后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跳出了原有内侍省的权力范围,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涉及军事财政等诸领域的使职系统,并逐步侵蚀原律令制下殿中省、南衙诸司的权力职责,形成一庞大且内部错综复杂的宦官集团。而宦官对财政领域的侵蚀是宦官集团形成的重要基础;唐后期的内廷的财政使职大多是...
唐末诸司使,内臣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宋)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朝廷的这种做法A.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
唐朝前期,朝廷各寺、监分管各项事务。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始置诸使专管某项事务,其后设置日多,各寺、监所管事务亦多归诸使,朝廷每有诏令,亦常统称诸司诸使。唐诸命名多以内侍省官员或将军兼充,唐末,五代方用外朝大臣,以卿、监、将军及刺史以上官领使。宋初,沿唐及五代旧制,诸使有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