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机 摘自:佛学大词典 唐代僧。又作晦玑。清河人,俗姓张。属青原行思之法系。初参岩头全,后师事玄泉山彦,得嗣其法。唐天祐年中(904~907)游化至鄂州(湖北)黄龙山,节度使奉钱 更多:https://www.bmcx.com/ 建寺,奏赐紫衣,赐号‘超慧大师’,于寺大张法席,教化群迷。其生卒年不详。[祖堂集卷十二、...
五家七宗|黄龙诲机禅师 黄龙诲机禅师 黄龙和尚嗣玄泉,在鄂州①。师讳诲机,姓张,清河人也。师便栖江夏匡徒,吴朝钦敬,赐超慧大师矣。 校注: ①鄂州:原本作“号州”,今参《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五灯会元》卷八均作“鄂州”,故而从之。 有时谓众云:“有一句子,...
诲机禅师道:“不会。” 玄泉禅师便放下皂角,作洗衣势。 诲机禅师于是起身礼拜,说道:“信知佛法无别。” 玄泉禅师问:“你见甚么道理?” 诲机禅师道:“某甲曾问岩头,头曰:‘你还解救粢么?’救粢也只是解粘。和尚提起皂角,亦是解粘,所以道无别。” 玄泉禅师一听,呵呵大笑。 诲机禅师遂豁然大悟。后住鄂州...
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抓住看到的、遇到的事和物,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唐太宗曾对臣下说,教育孩子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善于“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唐太宗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苦口婆心。他还善于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启发,而非...
第四十八回归黄龙吕岩叩盂兰辩讹误诲机说渊源 且说布袋度化了那帮恶人,救了梁氏母子俩,然后与吕岩径出村落,扬长而去。两人如是一路云游,或混迹于市井聚落,或栖止于坟场古墓,或幽访名山宝刹,或游走于康庄羊肠。如是随遇而安,坐水月道场,做空花佛事,随缘说法度化众生。虽终日说法度众,而不见有法可说,也不见...
鄂州黄龙山诲机超慧禅师,初参岩头,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你还解救糍么?”师曰:“解。”头曰:“且救糍去。”后到玄泉,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泉拈起一茎皂角曰:“会么?”师曰:“不会。”泉放下皂角,作洗衣势,师便礼拜曰:“信知佛法无别。”泉曰:“你见甚么道理?”师曰:“某甲曾...
黄龙诲机禅师 摘自:五灯会元 - 宋·普济 鄂州黄龙山诲机超慧禅师,清河张氏子。初参岩头,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你还解救粢么?」师曰:「解。」头曰:「且救粢去。」后到玄泉,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泉拈起一茎皂角曰:「会么?」师曰:「不会。」泉放下皂角,作洗衣势。师便礼拜曰:「...
遇物而诲相机而教的意思 《遇物而诲相机而教,生活中的智慧魔法》 嘿,大家知道“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啥意思不?嘿嘿,其实啊,就是说在生活中碰到啥事儿,就趁机教育教育,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别死板板地等着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就说我小时候吧,有一次和我爸妈去逛超市。我那眼睛啊,一下子就盯上了那些花花...
“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教育格言,其含义和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含义解析 遇物而诲:这里的“物”可以理解为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情境或现象。遇物而诲,即遇到具体的事物就进行相关的教育或指导。它强调教育者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具体的“物”,通过它们来引导孩子观察、...
“择机而教”则是指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旨在打破教材的局限,将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中的经验融入教学。因此,“遇物而诲,择机而教”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与情境性。通过“遇物而诲”,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教导他如何...